寺观园林的特点 特点布局 从寺观园林的产生原因和发展历程可以看出,寺观园林同皇家园林、私家园林相比较,有一些特点:①寺观园林是面向广大的香客、游人,除了传播宗教以外,带有公共游览性质。②一些著名寺观的大型园林往往历经若干世纪的持续开发,扩充规模,美化景观,积累着宗教古迹,题刻下历代的吟颂、品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交织,使寺观园林包含着历史和文化的价值。③在选址上,则可以散布在广阔的区域,往往位于郊野或名山之中,给寺观园林提供了不同特征的构景素材和环境意蕴。 寺庙总体组群一般包括宗教活动部分、生活供应部分、前导部分和园林游览部分。位处城镇的寺观祠庙,如苏州的寒山寺、西园,成都的武侯祠等,多是圈围在院墙内部、模仿自然的山水园。位处山林环境的寺观,如杭州的灵隐寺,乐山的凌云寺,灌县青城山的天师洞,峨眉山的清音阁等,则突破模仿自然的山水园的格局,通过少量景观建筑、宗教景物的穿插、点缀和游览路线的剪辑、连接,构成环绕寺院周围、贯连寺院内外的风景园式的格局。 由于寺庙多位处山林,因此这类的格局是寺观园林布局的主流。 产生原因和发展历程 寺观园林最晚在公元4世纪就已经出现。东晋太元年间,僧人慧远在庐山营造东林寺。这已经是在自然景观环境中设置人工禅林的先驱。《洛阳伽蓝记》中描述北魏洛阳城内外的许多寺庙:“堂宇宏美,林木萧森”,“庭列修竹,檐拂高松”。可以想见当时城内寺观园林的盛况。从两晋南北朝到唐宋,随着佛教、道教的几度繁盛,寺观园林的发展在数量和规模上都十分可观,名山大岳都有这种园林了。 寺观园林的产生和发展有著多方面的因素:①作为“神”的世间宫苑,寺观园林形象地描绘了道教的“仙境”和佛教的“极乐世界”。②道教的玄学观和佛教的玄学化,导致道士、僧人都崇尚自然。寺庙选址名山胜地,悉心营造园林景致。③两晋、南北朝的贵族有“舍宅为寺”的风尚。④寺观园林的开发,使朝山进香与游览园林胜景结合起来,起到了以游览观光吸引香客的作用。⑤封建统治阶级利用宗教、资助宗教,信徒也往往“竭财以赴僧,破产以趋佛”。寺庙拥有强大的经济力量,具备开发园林的物质条件。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b298a6f5a7e9856a561252d380eb6294dc88222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