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图》渊源研究之我见

时间:2022-07-29 13:14:18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太极图》渊源研究之我见



提要

周敦颐《太极图》渊源问题,历来争讼不已。此图是否出于道家,成为争论的焦点。 本文试图从分析周氏《太极图》与《太极先天之图》的内涵入手,比较建图模式而明了 二图的渊源。分析结果认为:周氏《太极图》乃本汉《易》象数说而出,是‚母包子‛ 一分为二的模式,而《太极先天之图》则是本邵雍《先天图》‚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的模式,出于元代的一幅改造《周氏太极图》之图。从而否定了周敦颐《太极图》出于 道家的说法。

.《太极图》研究的历程及瓶颈问题

周敦颐《太极图》先见于朱震的《汉上易传卦图》。图说:‚右太极图,周敦实茂 叔传二程先生。‛其后由于朱熹对周敦颐儒学的大力推崇,《太极图》在宋代理学中占 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因而此图也就成为历代学者研究的重点,而其渊源问题也成了争论 的焦点。民国之后,诸国学大家,如吕思勉、陈钟凡、冯友兰、侯外庐等于中国哲学 或宋明理学史等著作中,均本清初毛奇龄、黄宗炎等人的考证结果,言周氏《太极图》 渊源于道家修炼图。解放以来,亦有多数学者仍持此种观点。至八十年代,如张立文、 束景南等学者仍撰文谈周氏《太极图》是‚沿袭‛《道藏》所载之《太极先天之图》 束景南则进一步说周氏《太极图》是《太极先天之图》与《无极图》的合一,‚他也仿 道图作了正反顺逆的解说,因此他的图也可正反顺逆看‛1

时至八十年代末,王卡方于任继愈主编的《道藏提要》中就《上方大洞真元妙经图》 (其中包括《太极先天之图》)指出:

此图原不著撰人与年代。其中图象哲理,汲取邵雍、周敦颐之《易》学。 第二页引山谷(黄庭坚)解《老子》之语。第三页曰:‚昔者真君在武当山进 道凡四十有二年,方升紫霄,位列仙圣,非乎龟蛇。‛此所谓真君当指玄武神, 宋大中祥符间(10081016年)诏封真武灵应真君。从此知此书盖出北宋后。

时至九十年代初,李申著《周易之河说解》与《话说太极图》二书,对周氏《太极图》 的渊源进了详尽的考证。以‚欲世民‛字样不避唐太宗之名讳、北宋中期以后方大讲五运六 气及万物皆有太极、陈抟没有在华山石壁上刻过《无极图》等证据,明确指出:

这个所谓唐明皇的序言也是伪造的,《经品》也不出于唐代。 那个《太极先天之图》肯定出于周敦颐的《太极图》之后。

如此,李申的考证就比王卡又前进了一步。特别是他所列举的‚在对道教文献的考察中, 我们完全没有发现周敦颐将《无极图》改为《太极图》的痕迹,却发现了不少将周敦颐的 《太极图》改为道教修炼图的证据‛的大量衍图,得出令人信服的结论:不是周敦颐沿袭 了道家的修炼图而作《太极图》,而是道家将周敦颐的《太极图》改成了各式各样的修炼图。 其后,青年学者任俊华亦撰文阐明‚《太极先天之图》根本不是周敦颐之前的作品‛的观点。 韩国留学生刘承相在陈谷嘉教授的指导下,写出颇有价值的《濂溪太极图说探源考辨》学位论文, 引用大量历史资料,在李申的基础上详尽而全面地对周氏《太极图》的渊源进行了考辨。于是, 陈来教授于《宋明理学》一书中引用了李申的考证结果,余敦康先生则于《内圣外王的贯通》 一书中说:‚即令我们通过新的考据推翻了清儒所列举的证据,证明了《太极图说》乃周敦颐 所自作,也用不着像古人那样作出贬低或者推崇的结论,更不必以此来否认理学本身即是三教 合流思潮的产物这个宏观的历史事实。似乎《太极图》的渊源考证,到此已经画上了句号。 然而,此后的数年间又有容肇祖、束景南、张其成等学者,仍撰文坚持周氏《太极图》 是沿袭道家修炼图的观点。2)其中,特别以青年学者林忠军的文章为突出。他于《象数 易学发展史》(第二卷)和《周敦颐太极图易学发微》3)著述中,就王卡、李申等人所 列举的避讳、‚子明‛‚希夷‛‚山谷‛‚冲和‛等证据进行了新的考辨。结论是:

以唐人避讳‚世民‛来否定唐明皇所制的序的真实性,过于草率。 《妙经图》说解之文出于宋人之手,而图却是原来就有的。 就其图式而言,周氏的确是抄袭了道家的修炼图。

一幅《太极图》的渊源考辨,何以竟要如此地反反复复?难道真的要成为了一个瓶颈问 题,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不能得出明确的结论吗?如今令人信服的证据似乎已挖掘殆 尽,那么还要从哪一方面来考辨,突破这一瓶颈呢?

. 分析《太极图》内涵,辩证其渊源问题 周氏《太极图》及文字部分的《太极图易说》,是以图说《易》,是为着形象地表达 《系辞》‚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 这一段本义而作的,这已为大多学者所认同。元代王申子的《大易缉说》和明代鲍宁为 《天原发微》所作‚各类图‛中,均以‚太极‛‚两仪‛‚四象‛‚八卦‛ ‚生大业‛等字样直接标 周子《太极图》五层图式上,并谓‚《易大传》曰:‘易有 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此言先天易也 ,此图实尽之,故曰大哉易也‛‚周子太极图与易系辞表里相合‛。即使今人林忠军亦 于文章中专立‚《太极图》易学释义‛一节,说:

从易学角度言之,是对《易传》思想的阐发。……周氏《太极图》 最上层圆圈,所表达的是‚易有太极‛的思想。第二层黑白三轮图所表 达的是‚是生两仪‛的思想。《太极图说》明言‚分阴分阳,两仪立焉‛ 第三层五行图,所表达的是‚两仪生四象‛的思想。《太极图说》云: ‚阳变阴合,而生水火木金土,五行顺布,四时行焉。‛这里的‚四时‛ 即四象。第四层图和第五层图所表达的是‚四象生八卦‛的思想

人所共知,北宋的《易》象数学是上接了汉代的《易》象数学。刘牧、邵雍、张载和 周敦颐的‚太极‛观,皆是本汉儒之说而来。如郑玄所注《易纬乾凿度》,就是一部解释 《易经》的书。其中有‚孔子曰易始于太极‛(郑注:‚气象未分之时,天地之所始也。 ‚太极分而为二,故生天地。天地有春秋冬夏之节,故生四时。四时各有阴阳刚柔之分,故生 卦‛‚有形生于无形‛(郑注:‚天地本无形,而得有形,则有形生于无形矣。‚有 太易,有太初,有太始,有太素也。太易者,未见气也,太初者,气之始也,太始者,形之始 也,太素者,质之始也。气形质具而未离,故曰浑沦‛‚一者形变之始,清轻者上为天,浊 重者下为地‛诸说。而刘牧有‚太极者,一气也。天地未分之前,元气混而为一‛4)之说、 雍有‚太极一也,不动生二‛‚一气分而阴阳判‛5)等说,张载有‚太虚无形,气之本 体‛6)之说以及周敦颐‚自无


极而为太极‛(或‚无极而生太极‛‚无极而太极‛)之 说,皆可自汉代《易纬》书中找寻到其立说的源头。如此刘牧、邵雍和周敦颐等人以一○图象 表示太极一气之实有,就是北宋《易》图书学承接汉《易》数学的必然结果。由此看来, 颐以一○图象作《太极图》亦不是什么难事,大可不必‚沿袭‛别人之图。

我们分析周氏《太极图》的内涵,当将此图‚会五于一‛看。明代钱一本于《像抄》中 言:‚北溪陈氏谓分而为五非有欠,合而为一非有余,得意于五而会归于一,由周子进孔子, 因孔子及周子,神明默成,俱存乎人矣。……学者须是会五于一,始为得之。‛此言极是。 周氏《太极图》,虽画作五重○图式,然有如一枚鸡蛋一样,外观为一○,透视看一○ 里有蛋清,进一步透视看一○之内又有蛋黄。实则一○之图已尽之。邵雍曰:‚万物各有太 极、两仪、四象、八卦之次,亦有古今之象。7实则一○太极之内既有两仪、四象、 卦、六十四卦(万物)并非第一○为太极一气,第二○为阴阳两仪……。如此画者,只是 为了以图佐说而已。我们以‚会五于一‛的观点来分析朱震所列周氏《太极图》,就会从内 涵方面明了许多问题。

第一层图式

无论《太极图易说》的首句是‚自无极而为太极‛,还是‚无极而生太极‛‚无极而 太极‛,从周敦颐认为‚太极‛是一气的实有观点来看,浑沦一气的太极只能是源生于无极, 即是汉儒‚太极元气‛与‚有生于无‛观点的具体表现。《汉书律历志》曰:‚太极元气, 函三为一。‛郑玄注《易纬乾凿度》‚气形质具而未离,故曰浑沦‛‚虽含此三始,而犹 未有分判。老子曰:‘有物浑成,先天地生。 邵雍所谓‚混成一体,谓之太极‛8 亦是据此而发。 如果把‚有生于无‛视为老子的知识专利,说汉儒或宋儒用来阐明宇宙演化就 是与道教同道,这未免有些偏激。应该说这是无视中国传统文化三教合流的宏观事实的门户 之见。周敦颐对世界的理解与老子相通,正说明这是历代学者的共识,并不在于谁是儒家谁 是道家。邵雍说‚《老子》五千言,大抵皆明物理‚老子,知《易》之体者也‛,又有 ‚无极之前‛说,9)这是他对老子学问的认同,谁能就此说他的《皇极经世》是源于道 教呢?《三五历纪》有‚天地浑沌如鸡子‛之说,可见以浑沦一气为太极的思想及画一○以 图示太极,是有其历史根源的。陆九渊以‚无极二字出于《老子》‛为证而攻《太极图易说》 为‚老氏之学‛,是有其时代背景的。南宋偏安于一隅,道教空前发展,儒道两家的门户之 争日渐激烈,与郑玄、邵雍、周敦颐所处时代背景不同。今人议论当从周敦颐所处时代背景 出发,不能以一言而定其学问性质。

第二层图式

此图亦是一○太极之图,所详者不过明太极‚分阴分阳,两仪立焉‛而已。周敦颐的太 极模式是‚母包子‛,与邵雍天圆地方的《先天图》方圆六十四卦七百六十八爻为‚太极全 体‛的模式一样。《老子》有‚道生一,一生二‛之说,《易传》有‚易有太极,是生两仪‛ 之说。刘牧‚一气所判,是曰两仪‛之说及邵雍‚太极既分,两仪立矣‛之说,与周敦颐之 一样,皆是表达了前人的天地生成论而已。周敦颐以此图表达阴阳动静和阳中有阴、阴中 有阳之义,与邵雍所谓‚得阳之多者为天,得阴之多者为地‛同义,绝无图示离、坎二卦之 意。此图下标‚阳动‛上标‚阴静‛是本汉人之说。《易纬乾凿度》曰:‚阳始于亥形于丑 阴始于巳形于未。郑玄注:‚阳气始于亥生于子,阴气始于巳生于午。下为子位, 为午位,‚阳动‛标于下即明阳气生于子,‚阴静‛标于上即明阴气生于午。邵雍就《先天 图》亦有‚朔易之阳气自北方而生,至北方而尽,谓变易循环也‛之说,而‚阳动‛即邵雍 《先天图》所谓‚天根‛处,‚阴静‛即邵雍《先天图》所谓‚月窟‛处。

第三层图式

此图亦是一○太极之图,所详者不过明‚阳变阴合而生水火木金土,五气顺布四时行焉‛而 已。此图之画亦据汉人之说。《易纬乾凿度》曰:‚太极分而为二,故生天地。天地有春秋 冬夏之节,故生四时。‛又曰:‚木德也主春生,金德也主秋成,火德也主夏长,水德也主 冬藏。‛秦、汉学者以天地为两仪、四季为四象,因而有‚播五行于四时‛或‚分土王四季‛ 之说。此则是阴阳五行说和五德终始说的发挥。认为天地形成之后,阴阳二气交感而生五行 之气,春为木气、火为夏气、金为秋气、水为冬气,而土为中和之气。因而刘牧有‚交接乎 天地之气成就乎五行之质‛说。此图一小○内之木象春,一小○内之火象夏,一小○之内金 象秋,一小○之内水象冬,而中一小○之内土则为‚中和之气‛。以线连接四方者,则表示 ‚分土王四季‛之义。以数看,木数三,王土数五则为八;火数二,王土数五则为七;金数 四,王土数五则为九;水数一,王土数五则为六。此则脱胎于汉人之说,《易纬乾凿度》曰: ‚阳变七之九,阴变八之六。‛郑玄注:‚阳动而进,变七之九,象其气息也;阴动而退, 变八之六,象其气消也。‛所谓‚五气顺布‛,则是土—木—火—土—金—水—土,是一个 中和之气—春气—夏气—中和之气—秋气—冬气—中和之气‚四时行焉‛的循环模式。可见, ‚五气顺布‛必须是‚分土王四季‛至于最下一小○,则表示‚五行一阴阳,阴阳一太极‛ 与‚二五之精‛之义。火为阴二,木为阳三,合之为一五;水为阳一,金为阴四,合之为一五。

第四层图式

此图亦一○太极之图,所详者不过明‚四象生八卦‛而已。所标‚乾道成男,坤道成女‛ 则是本《说卦》乾坤三索而生六子说。其一○图内隐含八卦,只是省略而已(后来鲍宁于图 内加之)

第五层图式

此图亦一○太极之图,所详者不过明‚大业‛(六十四卦万物)而已。

我们分析周氏《太极图》内涵之后可知,周敦颐建图说《易》有一固定模式——母包子。 从‚易有太极‛说到‚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是个‚一分为二‛的 过程。至南宋林至于《易裨传》中列‚太极变图‛,亦是‚母包子‛的一变而二、二变而四、 四变而八的模式。我们从图象内涵的模式方面与《太极先天之图》相比较,即可明了其图的出 世时间。

.分析《太极先天之图》内涵,辩证其出世时间 《道藏上方大洞真元妙经图》曰:‚拟明众妙之要道,可萃诸经之善言,言真元之教, 明于天下。天垂其图,十有二焉。‛实列五图:第一《虚无自然之图》,第二《道妙惚恍》 之图,第三《太极先天之图》,第四《三仪冥有之图》,第五《气运之图》(余七图在 《上方大洞真元阴阳陟降图书后解》中。)其第一图即《道藏易数钩隐图》之‚太极第一‛ 图,第二图即《道藏周易图》之《太极图》(亦即杨甲《六经图》所列‚旧有此图‛,实为 《道藏周易图》所列陈抟《帝出震图》与范谔昌《四象八卦图》之衍图),第四图则为《道 易数钩隐图》‚三才第四十五‛图之衍图,第五图乃以五运杂五音、五色、纳甲构造之图。 余七图,第一《阴阳陟降图》乃十二月卦图衍图,有邵伯温所谓‚复小父母‛说,又有脱胎 《观


物外篇》之‚乾始生于子而坎终于寅,坤初产于午而离毕于申‛说。第二《四象之图》 乃《道藏周易图》所列《卦配方图》之衍图。第三《五行推移之图》乃《道藏易数钩隐图》 所列‚洛书五行生数第五十三‛与‚洛书五行成数第五十四‛之合一图。第四《八卦六变之图》 乃《道藏易数钩隐图》所列‚震为长男第三十七‛至‚兑为少女第四十二‛六图之合一图。 第五《九宫七元之图》乃《道藏大易象数钩深图》所列《河图数图》之衍图,图说有‚希夷 处士‛语。第六《修仙炼真之图》与第七《臣朝金阙之图》乃为人物图。总之,虽曰‚天垂其 图‛,然多数为《道藏》中所见《易数钩隐图》《大易象数钩深图》《周易图》之衍图。 其中《上方大洞真元妙经图》之第三图——《太极先天之图》《道藏周易图》所列 《周氏太极图》相似。难道有诸图皆出于宋代而惟有此图出于唐代的可能吗?是与不是,我 们还得从分析图的内涵得出结论。

首先,是图将‚阴静‛二字标于第一○层太极图左右,此则有取邵雍‚太极不动,性 也‛之说。 其次,是图将‚阳动‛二字标于第三层太极图上一小○之内,乃是沿袭《道藏周易图》 之误。‚阳生于子‛‚阳动‛二字本应标于第二层一○太极图之下。

第三,是图第三层太极图取‚五行相生‛说,水绕过中土与木连,则是有取于朱熹改造之 《太极图》与周敦颐所谓‚五气顺布‛之义相悖。

第四,是图将‚乾道成男,坤道成女‛八字标于第三层太极图左右,而不是标于第四层太 极图左右,则说明所本模式不同。邵雍曰:‚老子,知《易》之体者也。‛在邵雍看来,《系 辞》‚易有太极‛一节说的是《易》之体,而其模式是《老子》所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 三,三生万物‛。因而他将八卦看作是‚天之四象‛与‚地之四象‛。此图所标,即本此模式, 以八卦与四象同属之于第三层太极图。

第五,是图将‚万物化生‛四字标于第四层太极图左右,亦是本于‚三生万物‛模式。而 其第五层一○太极图就不再表示‚八卦相错‛生六十四卦,以象万物之义。

第六,《太极先天之图》之图说‚万物皆有太极、两仪、四象之象‛,则是直接采自《观 物外篇》的邵雍语录。其‚四象八卦具而未动,谓之太极‛之说亦原于邵雍‚太极一也,不动 生二‛说。

总之,此图是以邵雍《先天图》模式及《观物外篇》之说而构建,其原图则是本于《道 周易图》《周易图》成书于南宋末年,所列《周氏太极图》是朱震图与朱熹图之演变 图。从周敦颐原图‚母包子‛的‚一分为二‛模式看,此《太极先天之图》虽本邵雍‚先天‛ 之说,以老子说道的模式加以演变,然其图却杂有朱熹‚母生子‛模式。因而其第三层太极 并不能表达‚四象‛与‚八卦‛的‚二生三‛结果。其出世的时间,当在南宋以后。确切地说, 据图说有‚时师消遥‛‚雍也‛‚消遥门下‛之名推断,是图造于元代无疑。

结语

说周敦颐《太极图》源于道教的最大证据就是这幅《太极先天之图》今从内涵方面证得 周敦颐《太极图》是本汉《易》象数说而出,而证《太极先天之图》是出于元代的衍图,则其 它‚证据‛亦自不待再重复考辨。如果从唐人避讳方面与林忠军新的考证商榷,则可举《旧唐 书》卷四有‚有‘世民’两字不连续者,并不须讳‛的皇帝令为证,然而遇有‚世民‛两字 连续者,就必须避讳。又所举‚虎‛‚渊‛‚显‛‚隆‛‚基‛等字,皆为《易经》 中不须避讳之字。而‚隆基‛又是二字连续者,则‚依《礼》,二名不偏讳‛,单言‚隆‛或 ‚基‛都是可以的。因此,所谓‚为后人所改‛说似有商量。

笔者赞同余敦康先生之说,不会持门户之见而对周氏《太极图》作出贬低或推崇的结论。 然而现实情况毕竟是还没有完全‚推翻清儒所列的证据‛。继李申等人考辨之后,仍有人就周 氏《太极图》问题争讼不已。笔者行此拙文,试图另劈蹊径,探讨着从图象的内涵方面求得答 案,以就教于方家。

注释:

1 束景南《周敦颐太极图说新考》 1988年《中国社会科学》第二期 2 容肇祖《周敦颐与道教》 1994年《道家文化研究》第五辑

束景南《太易图与太极图——周敦颐太极图渊源论》 1994《东南文化》第一期 张其成《阴阳鱼太极图源流考》 1997年《周易研究》第一期

3 林忠军《周敦颐太极图易学发微》载1998年刘大钧主编《大易集述》 又载2000年《孔子研究》第一期 4 见《易数钩隐图》卷上 5 见《观物外篇》 6 见《正蒙》

7 见《观物外篇》 8 见《观物内篇》 9 见《观物外篇》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b305060e52ea551810a6871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