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薇教师版

时间:2022-12-29 21:17:11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采薇》课案

学习目标:

1、了解《诗经》重章叠唱的章法并体味其产生的艺术效果。 2、反复诵读,品味语言,体悟主人公的思想感情。 3、深刻体会诗歌的深层意蕴,增强对战争对人性的理解。 【教学重点】

品味语言,把握主人公的复杂情感。 【教学难点】

了解家园之思的文化内涵。

导语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里,大陆在那头。

这是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乡愁》。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生于斯长于斯的家园,每个人都拥有融于自己的血脉的故土亲情。对故土的情结对一个人的影响常常是终生的,有时甚至让人魂牵梦绕,荡气回肠。为什么?让我们到我国文学的源头去体验一下这种美好的情感吧!

预习交流:

1文学常识

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也称为 ,分为 部分和 合起来称为“六义” 2、重点诗句默写:

1)桑之未落, 。于嗟鸠兮, 2)昔我往矣, 。今我来思, 3)桃之夭夭,

4 ,谓我心忧。 ,谓我何求。 5)执子之手, 3、知识点扫描: 正确朗读下面字词:



玁狁 騤騤



疏通文意,理解诗歌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靡室靡家,玁狁之故。不遑启用,玁狁之故。

疏通文意:薇一把把,薇菜新芽已长大。说回家呀道回家,眼看一年又完啦。有家等于没有

家,为跟玁狁去厮杀。没有空闲来坐下,为跟玁狁来厮杀。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疏通文意: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柔嫩初发芽。说回家呀道回家,心里忧闷多牵挂。满腔愁绪

火辣辣,又饥又渴真苦煞。防地调动难定下,书信托谁捎回家!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 王事靡盬,不遑启用。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疏通文意: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已老发杈枒。说回家呀道回家,转眼十月又到啦。王室差事

没个罢,想要休息没闲暇。满怀忧愁太痛苦,生怕从此不回家。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路斯何?君子之车。 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疏通文意:什么花儿开得盛?棠棣花开密层层。什么车儿高又大?高大战车将军乘。驾起兵车

要出战,四匹壮马齐奔腾。边地怎敢图安居?一月要争几回胜! 驾彼四牡,四牡騤騤。君子所依,小人所腓。 四牡翼翼,象弭鱼服。岂不日戒,玁狁孔棘!

疏通文意:驾起四匹大公马,马儿雄骏高又大。将军威武倚车立,兵士掩护也靠它。四匹马儿

多齐整,鱼皮箭袋雕弓挂。哪有一天不戒备,军情紧急不卸甲!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疏通文意: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依依随风吹;如今回来路途中,大雪纷纷满天飞。道路泥泞

难行走,又渴又饥真劳累。满心伤感满腔悲。我的哀痛谁体会!

文本探究:

1本文前三章开篇都以“采薇”开头,这是运用了传统表现手法中的 起兴 以薇菜的渐次生长和时间的推移,表达 士兵久役于外不得归家的怨恨和思家盼归的心情 2、前三章诗句写了哪些内容?表达了什么情感?

明确:戍边时间长(薇菜从作——柔——刚。时间从岁暮——岁阳)


生活艰苦(载饥载渴) 音讯不通(靡使归聘)

表现了士兵的思乡思亲之愁苦。

3、前三章各章的词句基本相同,只是中间更换了几个词语,这种写作手法是:

重章叠句 各章词句的变化:

薇菜的变化: )——( )——(刚 直接表现时间的变化: )——( 内心的变化: )——(烈烈 )——( 孔疚

这种写作手法的作用是:重章叠句,反复咏唱,使得诗中抒发的感情在回环荡漾中层层递进,让我们一步步走进他们的心灵深处,体味他们与日俱增的怀乡之苦。同时加强了语言的形象性和音乐性。

士兵服役的原因是:玁狁之故 (抗击外族侵略)。因此,士兵内心的情感除了家园之思

与行旅之苦外,还有什么情感?请研习第四、五章节。

4 第四、五两章表现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什么情感?

明确:战马肥壮、战备精良,一月三捷。表现了士兵克敌卫国的豪迈之情。

作者在描述战马时,分别用了( )等词语,这些叠词出了战马的高大强壮,步伐整齐,加以精良的装备,显示出赫赫军威,传达出士兵们强烈的自豪感,高昂的斗志,必胜的信念和饱满的爱国热情。 品读《采薇》最后一节 5 默写最后一节:

6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历来被视为情景交融的佳句,谈谈你的看法。

明确:这四句诗里含有两个典型画面,一是春天里微风轻吹,柳枝飘拂的画面,一是寒冬时节雪花纷飞的画面,抒情主人公的感情就蕴涵在这两个画面中,而没有明说出来。这样,以景写情,情景交融,显得既富于形象性,又含而不露,耐人寻味, 给读者的欣赏活动创造了很大的空间。

清人王夫之在《美斋诗话》里这样评价这四句诗“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你是否完全同意他的看法?

明确:也就是说当初离家出征的时候,心里是悲伤的,却用杨柳春风这样的明

媚春光来反衬;如今走在回家的路上,心里是高兴的,却用大雪纷飞这样的严寒景象来反衬。王夫之认为走在回乡路上的士卒心里是“乐”的,这种理解未必正确。这位士卒一直非常牵挂家里,心里非常痛苦,当他终于能够结束服役回家的时候,他的心里不只是单纯的高兴,而是百感交集。他希望马上能回到中,与家人团聚,而同时又会不由自主地担心家里发生了什么不好的事情,因为自己离开家已经很久了。因此,从这个角度看,“杨柳依依”和“雨雪霏霏”的对比给他一种不胜今昔之感,正符合他复杂的感情。

读到这里,我们仿佛看见一个身心憔悴的戍边战士,冒着大雪,沿着泥泞的小路慢腾腾地走向画面深处,走向大雪浓重的远方。只给我们留下一个孤独的背影,一声幽怨的叹息。

归纳总结

归纳诗歌的主旨(注意本诗复杂的情感):《采薇》通过一个士兵在归途中的回顾和自述,描绘了军旅生涯的艰难困苦,反映了服役士兵思家与卫国的矛盾心理;体现了士兵为国舍家、舍生报国的高尚情操;揭示出在反抗异族侵犯的正义战争中,士兵们的牺牲精神。

课外补充

古诗词中的“杨柳”意象

民谚曰:五九、六九,顺河看柳。”“西城杨柳弄春柔(宋·秦观《江城子》),漏泄春光是柳条(唐·甫的《腊日》),自古以来,柳树以其婀娜多姿的风采深受人们的喜爱,形成了许多与柳有关的民间风俗和逸闻趣事。

插柳游春:我国古代有寒食节那天家家门前插柳枝的风俗。到宋代时,这种习俗更盛,不仅门前插柳枝,而且还在头上戴个柳条帽圈,坐着插满柳条的车子、轿子,到郊外踏青游春。至今,还有不少人在清明节扫墓时把柳条插在坟头上以示纪念。

折柳送别:折柳赠别之俗始于汉朝。古人赠柳,寓意有二:一是柳树易生速长,用它种友意味着无论漂泊何方都能枝繁叶茂,而纤柔细软的柳丝则象征著情意绵绵;二是柳与谐音,折柳相赠有挽留之意。 柳树姓杨:公元605年,隋炀帝杨广下令开挖通济渠,并在大堤两岸栽植柳树,还御笔亲书把自己的姓赐给了柳。这样,柳树就又有了姓杨的称号。

植柳思乡:唐代文成公主远嫁西藏松赞干布时,特地从长安带去柳树,种植在拉萨大昭寺周围以表达对故乡的思念。因此,这些树被称为唐柳公主柳,现已成为汉藏友好交往的历史见证。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b325df1ca300a6c30c229f4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