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斶说齐王贵士 《战国策》 【写作背景】 战国时期,养“士”之风盛行。这是因为“士”作为一个特殊的阶层,不仅学识渊博,洞明世事,淡泊名利,富有牺牲精神;更重要的是他们在诸侯纷争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往往能凭三 不烂之舌挽狂澜于既倒。所以,各国诸侯为了实现称霸诸侯的野心,纷纷揽士、养士。 【译文】 齐宣王会见颜斶时对颜斶说:“你到我跟前来!”谁知听了这话后,颜斶也说:“你到我跟前来!”齐宣王听了之后不高兴。齐宣王左右的大臣们说:“大王是主宰天下的君主,你颜斶只不过是辅佐君王的大臣罢了。大王说‘颜斶到我跟前来,颜斶也说大王到我跟前来,’能行吗?”颜斶回答说:“我颜斶往前靠近大王,是趋炎附势;大王往前靠近我颜斶,是礼贤下士。与其让我颜斶蒙受趋炎附势的恶名,不如让大王获取礼贤下士的美名。” 齐宣王恼羞成怒,变了脸色说:“是大王尊贵,还是贤士尊贵?”颜斶回答说:“贤士尊贵,大王不尊贵!”齐宣王反问说:“有你这样说法的吗。”颜斶说:有!从前秦国出兵攻打齐国,秦王下了一道命令说:假如有人在距鲁国贤人柳下季坟墓周围五十内打柴或采集东西的,一律处以死刑,决不宽赦;又发布命令说:假如有人能砍下齐王的头,就封他为万户侯,并且赏赐黄金千镒。由此看来,活着的国君的头,比不上死去了贤士的坟墓。” 齐宣王听了很不高兴,但默不作声。见此状况,左右的大臣们齐声替齐宣王帮腔说:“颜斶过来,颜斶过来!大王是一国之主,拥有土地广阔的国家,建造了千石(每石一百 二十斤)重的钟和万石重的鼓,非常重视礼乐。天下以仁义著称的贤士,没有不争相来投奔效劳的;有才干和有智慧的人都纷纷到大王这里来,没有哪一个不是来出谋划策的;四面八方的诸侯没有不顺从称臣的。大王所需要的万物无不齐备,四方百姓无不归附。所以说,大王的尊贵是谁也比不上的。至于你们这些士人,身份最高的,才能自称为匹夫,徒步而行,以耕作为生。至于身份低下的士人,则住在鄙陋穷僻的乡间,以看守门户为生涯,因此说士的地位是十分低贱的。”颜斶回答说:这话不对。据我所知,上古大禹统治时代,有上万个诸侯国,当时用什么办法来治国呢?那就是用崇高的德行和尊贵的士人辅佐。所以虞舜这个出身于鄙陋乡村的农夫才被起用,最终 获得了天子的崇高地位;到了商汤时代,天下诸侯也有三千多。可是在当今时代,坐北朝南自称寡人的诸侯国,只剩二十四个了。从这一点上看,难道不是国君治国的决策是否得当造成的差别吗?当国君的,等到国破家亡的时候,即使想在穷乡僻壤看守门户,恐怕也是不可能 的了。所以《易传》中这样:‘身居高位却不能修身养性,只喜欢标榜虚名,必然以骄奢为正当行为;如果骄傲、怠慢、蛮横、奢侈,就会招致祸患。’因此,缺乏修养而又喜欢虚名的,势必将 削弱,没有道德而希望获福的,更会遭到困扰,不能建功而享受俸禄的,必然蒙受羞辱,祸患一定深重。所以说,‘居功自傲的人事业不能成功,光说不做的人愿望无法实现。’这些话都是针对那些喜好虚名,华而不实德性的人说的。古代圣王都能贵士,尧有九位辅佐、舜有七位良友、禹有五位帮手、汤有三个 辅臣。从古到今,还没有一个凭空成名于天下的人。因此,君主不要以多次向他人请教为可耻,不要以向地位低微的人学习为惭愧。尧、舜、禹、汤、周文王都是由于能够虚心向臣民学习,才使得他们成为道德高尚、功业卓著的圣王而扬名于后世。所以说:无形就是有形的主宰,无始就是事物的根本。上能追溯事物的本源,下能通晓事物的流变,如此圣明而又通晓学理的人,还有什么不吉利的事发生呢?老子说:‘虽贵,必定以贱为根本;虽高,必定以下为基础。’为什么各国诸候都自称孤、寡、不 善?这大概是以贱为本的缘故吧!孤寡指的是人中生活 困苦、地位卑贱的、处于最底层的人,然而诸侯、君主却用来称呼自己,这不就是言行谦恭、尊重贤人并以士为贵的表现吗?尧传天下给舜,舜传天下给禹,周成王重用周公旦,后世的人都把他们歌颂为明君圣主。这些实例足以证明贤士是尊贵的。” 颜斶的这一番话,终于说服了齐宣王。齐宣王感慨地说:“唉!怎么可以侮辱一个君子呢?寡人这是自讨没趣啊。现在听了君子的高论,才明白了自己轻视贤士是小人的行径,所以我愿意作先生的弟子。先生一旦和寡人结为好友,必定每天吃到牛、羊、猪肉,出入乘坐高车驷马,妻子儿女都能穿上华美的衣服,这样的身份地位和待遇够尊贵荣华的了,然而颜斶却不为所动,毅然辞去,宁肯返归故里,返璞归真,去过清静无为、自得其乐的清苦生活。以便保持他那高士的人格。于是他对齐宣王说:”美玉生在山里,一经琢磨就破坏了天然本色,这并不是说它不贵重了,而是说它失去了本真的完美;士人生在乡野,经过推荐选用就接受俸禄,这也并不是说他们不尊贵显达,而是说他们的形神从此难以完全属于自己了。我只愿回到乡村,饿了即使吃再差的饭菜也会像吃肉那么香,平稳地步行就像乘坐马车一样舒适,把一身无罪当作高贵,用清静无为来自得其乐。发号施令的是君王您,尽忠直言的是我颜斶,我的话已经说得很明白了,听与不听就在君王您了。希望君王放我回去 ,住到我家乡的老屋里。”说完后,颜斶不顾齐宣王的再三挽留,拜了两拜回到了家。 ” 他曾经自言其得地说:“我颜斶已经知足了,就像璞玉一样保持了自己高洁的品质,我一生将不会受到屈辱了。”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b369bd130a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6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