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教案范例 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 第10课 唐雎不辱使命 教案

时间:2024-03-30 22:22:27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唐雎不辱使命》教学设计

课题 《唐雎不辱使

命》

版本 部编版九年级下



课时 2课时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能归纳、概括秦王情绪变化的原因,疏通文意。

过程与方法:品味文中关键语句,领会对话叙事的高妙,感受人物形象,体会文言美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品悟唐雎的形象,感受“士”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品读“对话”,把握人物形象、体会文本特色。

难点:真正领会本文运用对话进行叙事、刻画人物的妙处。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设疑导入。引导语:本文选自西汉刘向编著的《战国策》其中写唐雎的有两篇。而这仅有的两篇却全被收录进了“代表文言文最高水平”《古文观止》这篇课文究竟有什么魅力会如此受青睐?我们今天继续走进《唐雎不辱使命》。【板书:唐雎不辱使命】

(二)梳理情节

1.快速浏览课文,用一句话来概括一下文章的主要内容,并找出描写秦王情绪变化的关键词句。

明确:

主要内容:唐雎于秦国朝廷之上战胜秦王,保全了国家。 秦王情绪变化的词句:不悦——不悦——怫然怒——色挠。

2.提问:分别是什么原因导致秦王出现这一系列的情绪变化呢?请同学们大声、自由地朗读课文,找一找这些原因并归纳出来。

明确:

1段:秦王易地遭拒,唐雎受命出使。(开端) 2段:秦王盛气凌人,唐雎针锋相对。(发展) 3段:秦王武力恐吓,唐雎拼死相抗。(高潮) 4段:秦王色挠屈服,唐雎不辱使命。(结局)

(三)品悟形象

1.这篇文章最出色的描写就是人物对话,请各小组分角色朗读12自然段,然后从用词或语气的角度,说一说同样是对秦王表示拒绝,唐雎的话与安陵君有何不同?从中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唐雎?

明确:安陵君作为国君,为了不激发矛盾,语气委婉些;唐雎是一个有胆识的人,他的话则语气强硬些。这样是为了突出唐雎的胆识,与后文相映照。【板书:唐雎——有胆有

1



课程类型 阅读课

文本类型 文言类


识】

2.这篇文章讲的是外交故事,外交辞令往往言在此而意在彼,委婉而富有深意。请根据下列话语的内容想一想:下面对话对象实际上应该是谁?这些对话分别表现了秦王怎样的态度?从而刻画了一个怎样的秦王?

【屏显】

①( )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恃强凌弱、骄横无礼、目中无人

②秦王谓( )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虚伪骄横、狡诈阴险

③秦王怫然怒,谓( )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骄横狂暴

教师总结:秦王——恃强凌弱、骄傲无礼、虚伪狡诈。【板书:秦王——恃强凌弱 横狡诈】

3.分角色再读第34自然段的对话。教师指导朗读,从用词、语气、修辞或潜台词等角度品味这些对话的高妙之处。回答:你看出了一个怎样的唐雎?

【屏显】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对照注释理解“怫然”,揣摩秦王的心理变化。“乎”可重读略带颤音,声音高且大,读出威胁之意。可加入动作,如先拍案再伸手点指。

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对照秦王的盛怒,应读出唐雎的不以为然与沉着镇定。

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天子”“百万”“千里”可重音重读。

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乎”对应前一个,可读得轻且略长。 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耳”相当于“而已”,可先添加一声冷笑再读,表现了秦王的轻蔑。

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唐雎是因为情理说不通,所以又用在当时很有影响的“专诸、聂政、要离”三个事例进行回击。讲究劝说策略,能够控制对方心理变化,是他“有识”的表现。所以排比句要读出气势,越读越快,越读越重。“挺剑而起”这一动作,是使整个对话情节发生转变的关键所在,充分表现其决绝果断、视死如归的胆量。最后可辅以挺剑的动作。

明确:

唐雎——沉着冷静、凛然不惧、针锋相对、不畏强暴、视死如归。【板书:沉着凛然 死如归】



2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5efd320fd7bbfd0a79563c1ec5da50e2534dd1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