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材料常识——经史子集 (六经皆史、子史难分、集中含史) 一、引言: 1、十三经:儒家的十三部经书,即《易》、《书》、《诗》、《周礼》、《仪礼》、《礼记》(三礼)、《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三传)、《论语》、《孝经》、《尔雅》、《孟子》。 2、二十四史:史记(汉.司马迁)、汉书(汉.班固)、后汉书(南朝宋.范晔)、三国志(晋.陈寿)、晋书(唐.房玄龄等)、宋书(南朝梁.沈约)、南齐书(南朝梁.萧子显)、梁书(唐.姚思廉)、陈书(唐.姚思廉)、魏书(北齐.魏收)、北齐书(唐.李百药)、周书(唐.令狐德棻等)、隋书(唐.魏征等)、南史(唐.李延寿)、北史(唐.李延寿)、旧唐书(后晋.刘昫等)、新唐书(宋.欧阳修、宋祁)、旧五代史(宋.薛居正等)、新五代史(宋.欧阳修)、宋史(元.脱脱等)、辽史(元.脱脱等)、金史 (元.脱脱等)、元史(明.宋濂等)、明史(清.张廷玉等)。 3、十通:三通{《通典》唐.杜佑、《通志》宋.郑樵、《文献通考》元.马端临}、续三通{《续通典》清.嵇璜/刘墉等、《续通志》宋.郑樵、《续文献通考》清.张廷玉}、清三通{《清朝通典》清.嵇璜/刘墉等、《清朝通志》清.嵇璜/刘墉等、《清朝文献通考》清.张廷玉}、《清朝续文献通考》近代.刘锦藻。 4、纪事本末体 5、历代会要 二、经史子集的确立 1、史部:史书在《汉书.艺文志》中,没有独立地位,附于“六艺略”中的《春秋》类中。西晋荀勖撰《中经簿》,分图书目录为甲乙丙丁四部,丙为史,从此,经史分家,而独占一部。东晋李充撰《晋元帝四部书目》,用甲乙丙丁称部头,乙部史,从此确立了经史子集为首的部类地位。唐初修《隋书.经籍志》,废弃甲乙丙丁标识,采用经史子集的部称,从而,史部之称正式确立。 2、《四库全书》设有的史部分立十五类目:正史、编年、纪事本末、别史、杂史、诏令奏议、传记、史钞、载记、时令、地理、职官、政书、目录、史评。 3、五经:《易》、《书》、《诗》、《礼》、《春秋》。十三经:五经+论语、孝经、尔雅、孟子、三礼、春秋三传。经部所收皆为儒学经典。《十三经注疏》 4、晋时,确定经史子集的四部分类及其次序以后,至清朝沿袭不改。 5、经部在四库中分十类:易、书、诗、礼、春秋、孝经、五经总义、四书、乐、小学。 6、子部也于两晋中确立,收“三教九流”,《诸子集成》。 7、子书产生于春秋战国之交而兴盛于战国时期,司马迁之父司马谈撰《论六家要指》,将先秦诸子归为六家,即阴阳、儒、墨、名、法、道德,基本以学派的理论思想为特点命名之始。 8、集部:《隋书.经籍志》确立,分“楚辞”、“别集”、“总集”三类。四库中与三类之外又加“诗文评”、“词曲”共五类。 1)别集:著录个人诗文集。 2)总集:著录众家诗文集。 《隋书》认为晋代挚虞编辑的《文章流别集》为首帙,然首推《诗经》、《楚辞》,但《诗经》已为“经”,楚辞已单列,现存最早为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编《文选》。 9、类书:分类编纂,采辑众书原文,为工具书。始于三国魏初《皇览》魏文帝曹丕,《永乐大典》、《古今图书集成》,类书于《旧唐书.经籍志》始单列。 10、丛书:采集众书合纂为一的书,众多整部书籍的采编,最早于南朝齐时,《地理书》陆澄,梁之任昉的《地记》。 2006年九月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b3a34e60011ca300a6c3909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