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中国古代文学史思考题整理

时间:2022-04-25 06:13:16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绪论及第一章

一、 基础知识整理

1.被清代学者王闿运称为“孤篇横绝,竟为大家”的作品是 作者是(

2.被闻一多先生赞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的作品是 作者是(

3.“初唐四杰”指的是( )和( 4.“吴中四士”指的是( )和( 5.“文章四友”指的是( )和( 6.有“斗酒学士”之称的初唐诗人是( ,他的代表作是《 7.初唐上官体的代表诗人是( 8.卢照邻乐府歌行的代表作是《 ,骆宾王乐府歌行的代表作是

9.近体格律诗在( )和( )手中得以定型。 10.陈子昂诗歌的代表作是《 》和( )三十八首。 答案:1《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 2《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

3、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4、贺知章、张旭、张若虚、包融 5、苏味道、李峤、杜审言、崔融 6、王绩 《野望》 7、上官仪 8《长安古意》《狱中咏蝉》 9、宋之问、沈佺期

10《登幽州台歌》《感遇诗》三十八首 二、背诵篇目 1.王绩:《野望》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2.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3.杨炯:《从军行》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4.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5.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感遇》其二(兰若生春夏)

兰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 幽独空林色,朱蕤冒紫茎。 迟迟白日晚,袅袅秋风生。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 三、背诵名句

鹊飞山月曙,蝉噪野风秋。(上官仪《入朝洛堤步月》 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卢照邻《长安古意》 山雨初含霁,江云欲变霞。(宋之问《度大庾岭》 白狼河北音书断,丹凤城南秋夜长。(沈佺期《古意》 感时思报国,拔剑起蒿莱。(陈子昂《感遇》其三十五) 四、思考问题 1.上官体

①含义:唐高宗朝以上官仪为代表的一种诗风。

②主要特色:注重诗歌语言的用心雕琢以及格律形式的全面探索,注重诗歌内容上的歌功颂德。具有“好以错婉媚为本”的特点。理论上,上官仪总结出了“诗有六对”“诗有八对”之说。这表明,上官体有意识地开始了诗歌格律形式方面的探讨。 ③代表作品:《入朝洛堤步月》 2.初唐四杰

①初唐四杰具体是指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是高宗、武后时期与宫廷诗人相对立的下层文士创作群体。 ②诗歌成就

A.他们以各自或长或短但充满悲剧色彩的一生,推动初唐诗歌题材从宫廷走向了市井和塞漠,给初唐诗歌带来了高情壮风的少年意气,扩大了诗歌的表现领域。 B.“四杰”的创作,提高了乐府歌行的审美品格,骆宾王的《帝京篇》、卢照邻的《长安古意》可为代表。

C.在诗歌格律方面,“四杰”也有积极探讨。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杨炯《从军行》、骆宾王《在狱咏蝉》等。 3.《感遇诗》(陈子昂)(名词解释) ①数量:三十八首。②体裁:五言古体。 ③主要内容:人生感慨和政治批判。 ④代表作《其三十五》(本为贵公子)《其二》(兰若生春夏)

艺术特点:骨气颇高,兴寄亦深,而情感真挚,语言锻炼却朴实有味。 文学史意义:作为组诗,《感遇诗》继承了阮籍《咏怀诗》八十二首的传统,对后来张九龄的《感遇》十二首、李白的《古风》五十九首有直接影响。 4.简述陈子昂《感遇诗》的主要内容、艺术特点和文学史意义

①主要内容:人生感慨和政治批判。如《其三十五》中“感时思报国,拔剑起蒿莱。作者是充满军事才华和人生理想的,希望报效国家,但是却“登山见千里,怀古心悠哉。”对理想抱负是否能够实现充满怀疑,暗示自己人生的失意。 艺术特点:骨气颇高,兴寄亦深,而情感真挚,语言锻炼却朴实有味。如《感遇诗·其二》中:“兰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作者以兰花和杜若来自比,显示出坐着的品质高尚,体现其骨气颇高。“幽独空林色,朱蕤冒紫茎。迟迟白日晚,袅袅秋风生。”写出了虽然绽放的很美,但是秋风吹起,也会衰落。这是一首咏物诗,写了花朵由辉煌到毁灭,不甘心落下,兰若是作者的自指,虽在文坛上声


名显赫,但是在文坛上却十分失意。 文学史意义:作为组诗,《感遇诗》继承了阮籍《咏怀诗》八十二首的传统,受到了左思风力的影响,对后来张九龄的《感遇》十二首、李白的《古风》五十九首有直接影响,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5.简述陈子昂诗歌革新的理论主张 1)主张:

①坚决反对齐梁诗风,指出齐梁诗歌“彩丽竞繁,而兴寄都绝”。把齐梁诗歌作为改革的对象。

②提倡“汉魏风骨”和“风雅兴寄”,这是他的主张创新的地方;即主张诗歌创作要继承建安文学的传统,要有“风骨”,有“兴寄” “风骨”的实质是要求诗歌有高尚充沛的思想感情,有充实的内容,具有刚健有力的风格。“兴寄”的实质是要求诗歌批判现实,有鲜明的政治倾向。

③提出了对于建立新诗风的要求,这就是要“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有金石声”《感遇诗》就是其中的代表,它表达个人情感,具有高尚充沛的思想感情,同时具有政治批判的特点。 2)意义

①陈子昂的这种进步主张表面上是复古,实际上是以革新为目的,是符合时代要求的革新。他以汉魏风骨为模仿的对象,但又不全部借鉴。

②转有唐一代诗风,走上健康的发展道路,并对唐诗风貌的建立,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陈子昂是初唐文学结束的标志,为后期唐诗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6.《春江花月夜》意境分析

1主题:反映了古代社会中文人学士漂泊离乡而失意苦闷的心境。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就是其中的代表。 2)意境

①浓郁的诗情。表达自己苦闷的心境,能够产生普遍化的共鸣。如“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浦,是水边的离别之地,白云,漂浮在空中,象征在外漂流的游子。“谁家”“何处”二句互文见义,正因不止一家、一处有离愁别恨,诗人才提出这样的设问,一种相思,牵出两地离愁,一往一复,诗情荡漾,曲折有致。

②清丽的画意。此诗以春、江、花、月、夜这五种事物集中体现了人生最动人的良辰美景,构成了诱人探寻的奇妙的艺术境界。其中月出现了15次之多。而且以上五种意象两两组合,三三组合,顺序交叉,清丽而不华丽。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就是其中的代表。整首诗由景、情、理依次展开,第一部分写了春江的美景,第二部分写了面对江月由此产生的感慨,第三部分写了人间思妇游子的离愁别绪。

③深邃的哲理。“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个人的生命是短暂即逝的,而人类的存在则是绵延久长的,因之“代代无穷已”的人生就和“年年只相似”的明月得以共存。这是诗人从大自然的美景中感受到的一种欣慰。诗人虽有对人生短暂的感伤,但并不是颓废与绝望,而是缘于对人生的追求与热爱。全诗的基调是“哀而不伤”,使我们得以聆听到初盛唐时代之音的回响。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b3a88fcfea7101f69e3143323968011ca200f7e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