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阶课文内容分析 导语:语文八年级上册的《台阶》是一篇十分感人的小说。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分享的台阶课文内容分析,欢迎借鉴! 一.整体把握 1.把握情节 父亲觉得自家的台阶低,望着人家高高的台阶,羡慕不已,他不甘心低人一等,立下宏愿,也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父亲体壮如牛,吃苦耐劳,他相信自己的力量,他下定决心,开始漫长的准备.他终年辛苦,准备了大半辈子,积铢累寸,终于造起了有九级台阶的新屋,一辈子的心愿得以实现,心头的喜悦真是无法形容.父亲为此付出的代价是沉重的:新屋落成了,人也衰老了,身体也垮了. 2.“父亲”形象的特点 探究人物形象,应该在通读的过程中,根据故事情节,一一列出人物思想性格的要点,然后整体思考,加以整理,看什么是性格的核心. 父亲是一个非常要强的农民,他有志气,不甘人后,他要自立于受人尊重的行列,他有长远的生活目标,他有愚公移山的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毅力. 父亲是老实厚道的农民,他用诚实的劳动兴家立业,不怕千辛万苦.同时,父亲身上有着中国传统农民所特有的谦卑.当九级台阶造好后,他却不好意思坐上去. 3.把握意蕴 ①用人类需要层次论的角度:人都有获得社会和他人尊重的需要,提高地位,赢得尊重,是父亲最大的心愿.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人类需要层次论,认为人的需要有五个层次,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的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造新屋,当然首先是为了改善居住条件.但是,建筑物,无论大小,都具有人文性.大而至于紫禁城,处处显示着皇权的至高无上;小而至于民居建筑,“台阶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应高”.这篇小说着眼在台阶,写父亲对台阶的要求,就是对地位的要求,就是对尊重的要求.尊重需要在第四层次上,是较高层次的需要,父亲毕生的奋斗就是要赢得尊重. 人的需要总是在自己视野的范围里,由比较而产生的.父亲看别人家高高的台阶,目光那么专注,他羡慕那个气派,他感叹“我们家的台阶低!”尊重的需要使他产生希望和理想. 人的需要又是建立在现实可能性的基础之上的.但是,现实的可能性,并非只是一年两年可能不可能,经过漫长的奋斗可以实现,也是一种现实可能性.父亲以他的力量,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可谓理想远大.他的血管里有我们民族拼命硬干、坚忍不拔的精神. 需要一旦得到满足,就有一种幸福感.人逢喜事精神爽,看父亲在造屋的那些日子,多么兴奋,造台阶时,放起鞭炮,“他仿佛觉得有许多目光在望他”.“尊重需要”得到满足,他的心头充满喜悦. ②从生产力发展水平的角度:父亲创业之所以如此艰难,根源在于生产力水平低下. 这篇小说固然讴歌了父亲坚忍不拔的毅力和艰苦创业的精神,但是更有一种凄楚、辛酸的情感笼罩全篇. 父亲造的新屋,规格并不很高,不过是屋基高些,台阶从三级增至九级.但是他为此付出了大半辈子的辛劳.年轻时,三百来斤的石板一下子能背三趟,也没觉得花了太大的力气.新屋造好,人也老了,身体也垮了. 小说告诉我们,父亲创业之所以如此艰难困苦,根源在于经济落后.现金收入的来源是砍柴,起早摸黑,砍一天柴,才得一元五角,许多建材是捡来的.他的积累是如此艰难.归根结底是因为农村经济极端落后. 小说是以父亲的儿子为故事叙述者的,开头写父亲如何力大无比,壮实如牛,篇末写父亲腰也闪了,连挑水也不能胜任了.父亲终年辛劳,舍不得破费一星半点,连洗脚也是一年才洗一回,父亲这辈子过得多么艰难!小说深沉地响着时代的呼唤,亿万农民的.希望在于先进生产力,以此迅速改变农村落后面貌,结束老牛拉破车的日子. 二、问题研究 1.作者为什么在老屋的三级青石板上用了那么多笔墨? 这篇小说题为“台阶”,先在老屋的台阶上做文章有多方面作用. 第一,写三块青石板的来历,可以写出当年父亲的力气是多么大,后面写造新屋的时候托石板闪了腰,前后就形成对比.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b44278aae6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d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