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两首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默写《题西林壁》。 3、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能把读诗的感受与他人交流。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读背古诗; 难点:理解诗中包含的哲理,有所启发,体会作者细心观察,用心思考的观察方法。 三、教学时间: 2课时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 1、 同学们课前读古诗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习惯,听你们读诗也是一种享受。今天让我们再来学习两首古诗,读题。 2、 学诗首先要把诗读通顺,读出诗的味道,让我们自己先来练读这两首诗吧。 二、初步交流,引发情感 1、谁来读,尽量读出诗的味道来。 评:抑扬顿挫,水平真高! 第一次读,只错了一个字,不简单啊。(相机正音) “山重水复”,读“重”和它的意思有关,表示很多时读“重”。我们说心事重重等。 2、诗都读正确了,以你自己喜欢的方式,再去读一读这两首诗。看看课文的注释和插图,相互说说你们都读懂了什么? 3、 交流:说说你都读懂了什么? 4、 编者为什么要把这两首诗放在一起,有什么共同的地方你发现了吗?(都说明一个人生哲理) 三、走入《题西林壁》,引发情感 1、 初读就收获了这么多,真好。古诗流传千古,语言简练传神,让我们先走进《题西林壁》,静静默读,深入字里行间,去体会作者要告诉我们一个怎样的人生哲理? 2、 交流: 评:你的眼睛真亮,学诗就应该从关键字词中去体会。 3、我们再来领略一下庐山的风光。我希望同学们边看就边想我们学的这首诗的内容,找一找片子中的峰、岭。 生观看图片。 师:在看过了美丽的庐山后,我想请一位同学来判断一下黑板上的图形哪一个是山岭,哪一个是山峰,现在请同学来朗诵这首诗。(引发感情:在朗诵这首诗时你可以想象一下庐山的面貌;成片的云雾遮挡着连绵起伏而又挺拔陡峭的庐山,庐山时隐时现,看到如此美丽的风景,你非常的高兴,于是就朗诵出这首广为流传的《题西林壁》) 4、分析古诗结构,引导学生体会古诗所说的道理。 师:看得出许多同学都想来朗诵,那就请同学们一起朗诵。但在朗诵这首诗时,请同学们思考一个问题。一般来说,古诗可分为两部分——所见和所感。同学们在朗诵时看看这首诗中哪一部分是写诗人看到的?哪一部分是写作者的感受的。(学生朗诵时出示课件)(前两句是写诗人看到的,后两句写感受。)诗人向大家描述了他眼中的庐山,可是诗人眼中的庐山却有不同的样子,这是为什么呢?对此诗人是怎样解释的?(只缘身在此山中)为什么处于山中就看不清庐山的全貌呢?(提示:诗人站在庐山的正面,只能看到它的正面,而山是不是只有一个面呢?所以无论诗人从什么角度看庐山,都只能看到庐山的一个——部分) 5、总结:这首诗通过写诗人在庐山因为观察的角度不同,看到的庐山也不相同,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观察事物时,从不同的角度看到的样子会不同。 四、学习《游山西村》 1、 引读:那诗人陆游又要告诉我们一个什么样的人生哲理呢? 2、 默读,划句。 3、 交流。 4、 仔细读诗,试着用自己的话或自己喜欢的方式交流自己的感受. 重点理解:"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思 学习先抑后扬的写法:山重水复疑无路—抑柳暗花明又一村—扬 感情读诗,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的感受,并能用连贯,正确的语言表述. 五、巩固、背诵 有感情地连起来读读两首诗,并学会背诵。 反思: 课前准备很重要: 《古诗两首》 一、字 1、 初读教材时,读到“岭”和“峰”,我便思考这两个字有什么细节上的区别呢?于是我查阅了《现代汉语词典》,明白了: 岭——顶上有路可通行的山。如:一道岭、翻山越岭。 高大的山脉。如:秦岭、大兴安岭。 峰——山的突出的尖顶。如:高峰、顶峰。 辞典上的解释也比较模糊,和同事进行了一番商讨后,我更清晰了认识。我觉得岭,应该是比较缓的,连绵的山;而峰比较孤立,特别突出特别高的一座山峰。 和同事一起商讨一下,“岭和峰”的简笔画该怎么画? 2、书写指导时,特别要重点指导“疑”字的写法。 二、词 “山重水复、柳暗花明”的具体理解。 三、句 让学生展开想象分别说说“远看、近看、从高往低看、从低往高看”庐山的风景各有什么不同。老师自己要做到“胸中有丘壑”。 四、感情基调 需要查阅一些资料,好好了解一下作者及作此诗的时代背景。 补充: 1、《题西林壁》读前两行,说前两行的意思,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多么雄奇壮观的庐山啊,多么千姿百态的庐山呀,谁来读读。(指导读) 2、后两行,指名读,说说意思。从中你又明白了什么道理? 第二首《游山西村》 1、 读读前两行,说说意思。从中你感受到什么?(热情好客)(对农村生活的喜爱) 2、 指导读:让我们也来告诫一下路过农家的游客吧!(读——读——读——) 3、 读后两行,说表面意思。你感受到了什么? 4、 我们还可以在怎么样的情况下,用上这句话。 5、 指导读。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b4f594fd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4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