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语文积累是提高语文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而古诗词的积累则是语文积累中的一项主要内容,而名句名篇的积累又是积累中的重中之重,因此,无论中考还是高考都非常重视对学生古诗词积累的考查。语文教学大纲和新课程标准,对这项内容都有相同的要求,也就是要注重背诵 和积累,新课程标准中,则要求通过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新课程标准不但要求学生对古诗词的积累,还要感悟和运用,要感悟和运用古诗词,首先要理解古诗词。 但是,古诗词距今历史久远,深奥难解,如果不是为了考试时的古诗词的默写,很多学生都不想阅读古诗词,无奈之下,很多老师只好把古诗词列入识记教学之列。如果对古诗词不理解,谈不上感悟和运用,更谈不上提高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了。 一、自编故事,激发学习古诗词的兴趣。 对于故事性较强的古诗词,要求学生把它编成一个小故事,通过自编小故事打开学生兴趣之门。 例如李清照的《如梦令》(“常忆溪亭日暮”),是一篇追忆旧游之作:一个夏日的傍晚,一个少女,喝了酒回家,泛舟清溪,误入藕花湖泊,惊飞鸥鹭。这首词情节曲折有趣,要求学生以《少女娇醉,途中奇遇》为题编成一个小故事,并且把编成的故事在同学之间互相交流。通过故事,把学生带入词的意境,这样一定会提高学生浓厚的兴趣。也许有学生把“误入藕花”的情节编成“被一个歹徒劫持到藕花深处”,尽管这样与词的“明快的色彩和欢乐的格调”相悖,但是,只要老师根据词中的词句加以引导,学生会体会得到词人的感情的,而且这样也绝不会让学生的兴趣打折,多种多样的假设,离奇曲折的故事反而让学生兴趣有增无减。除了李清照的《如梦令》之外,还有很多诗词都有一定的故事情节,尝试着让学生编成故事,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古诗词的兴趣。 二、利用伟人效应,激发学习古诗词的兴趣。 伟人是学生比较熟悉,也比较感兴趣的人物,如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领袖毛泽东,特别是在电视剧《恰同学少年》放映之后,学生对他传奇的一生倍感兴趣。毛泽东不仅在诗词创作上独领风骚,而且在巧用历代诗词妙句上,也是超古冠今的高手。如:1935年1月下旬,在贵州土城,红军与国民党军队激战,敌我力量悬殊,形势对我不利。这时朱德决心亲临火线指挥作战。毛泽东集合军委纵队的同志们列队欢送朱德,还领头喊“欢送朱总司令上前线”等口号。朱德快步走近毛泽东,毛泽东也赶紧走上前几步,两双手紧紧握在一起。朱德激动地说:“不必兴师动众,不必兴师动众,礼重了,礼重了。”毛泽东当即说:“理应如此,理应如此。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你我手足情嘛。祝总司令多抓俘虏,多打胜仗。”周恩来、洛甫、王稼祥、博古等也都满脸笑容迎上前,和朱德亲热握手。毛泽东在这里引用了唐朝诗人李白《赠汪伦》诗的最后两句“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并稍作改动而用。在教学《赠汪伦》古诗词积累的方法 诗的时候,如果老师把这则伟人用诗的故事讲述给学生听,学生一定会兴趣大增,也会深受启发。 三、把古诗词改编成综合性学习活动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综合活动课是学生比较有兴趣的课。把某一首古诗词或者是某一个单元古诗词教学编成综合性活动课来上,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古诗词,理解古诗词的意境。如:“我与杜甫登高”(杜甫《望岳》)、“《观沧海》与《沁园春·雪》对对碰”、“古诗苑漫步”、 “古诗与地理知识”、“我为古诗词画画”等等。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将历史久远、深奥难解的古诗词改编成学生感兴趣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有利于提高学生理解古诗词的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古诗词的运用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等语文素养,符合语文课程标准的新理念。 四、经常考查古诗词理解题,提高学生理解古诗词的意识。 古诗词考查是学生最直接的利益关系,老师在考查学生古诗词的时候,重点考查理解运用的内容。如: A、《游山西村》中有两句诗揭示了深刻的哲理,它告诉我们,造化无穷,机遇迭出,因此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要悲观失望和丧失信心。这两句诗是: B、《登飞来峰》中与“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有异曲同工之妙诗句是: C、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希望两人年年平安,相隔千里共享美好月光的诗句是: 在考查古诗词的同时,老师要向学生详细解读语文新课程标准对古诗词的教学的要求,并且向学生说明,随着新课程标准对古诗词教学要求的变化,各类考试命题也随着变化,古诗词考查的方向会向理解运用方面发展。在这同时,老师可以收集近几年中考或者高考有关古诗词的试题让学生做一做,这样涉及到切身利益,学生会考虑的,为此,也一定能够在一定的程度上改变学生学习古诗词的习惯的。 总之,古诗词是我国古代文化的沉淀,是传统文化的窗口。古诗词考查的目的,主要着眼于对一些重点词句的感悟和运用,题型也由单一的识记填空向理解、分析、鉴赏的方向发展。对于重点词句的学习,要能将其放在全文中去,并联系全文主旨来理解积累,要能将这些词句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学会拓展运用。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b53c4acf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6225e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