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不幸》有感 “不幸”是一个美好的字眼,许多人在追求它。然而,什么是不幸,人们理解各有不同。就拿我来说吧,过去,我以为过春节才是不幸,既能得到压岁钱,又能穿上新衣服;既能吃上好东西,又能逛五彩缤纷的灯会。总之,仿佛吃好穿好就是不幸。其实,我也觉得这似乎太孩子气了,但对于不幸究竟是什么这个问题我总感到有些迷惘。读了《不幸是什么》这篇童话后,受到了启发,找到了答案。 为什么不同的人对不幸有不同的看法呢?反复思索,我悟出一个道理:人生观决定个人的不幸观。怎样看待不幸,关键是我们做一个怎样的人,一生该怎样度过才有价值。你看,有这样的一种人,他们一辈子只是为自己吃好穿好,碌碌无为地度过一生,那样的人认为的不幸不用说是低级的,他的一生也是无价值的。也有另外的一种人,他们懂得人生的意义在于贡献,而不是索取。让我们选择,应选后者。我们是新中国的少年儿童,我们是共产主义的接班人。我们的一生应该很好地尽一个共产主义者应尽的义务,做对人们有益的事情。人们不幸,我们从人们的不幸中感到不幸。即使生活艰苦,虽苦犹乐,不幸无比,你看,那些守卫祖国边陲的战士们,他们远离家乡,吃的是压缩饼干,喝的是苦涩的地下水,住的是阴暗潮湿的猫耳洞,生活是艰苦的,但他们崇高的理想是“战死沙场我心愿,祖国人民要安全”,“亏了我一个,不幸10亿人”。他们无私奉献,换来的是国家昌盛,人民不幸。革命导师马克思说得好,“能使大多数人不幸的人,他自己本身也是不幸的”。 生与息 对于生活,有两种态度:一是“生无所息”,一是“生有所息”。人的一生,离不开工作,也不能少了休息。假定一个人的生命为80年,那么,它用于工作的时间能有80年吗?答案是否定的。在人的一生中,除了工作,还有很多要做的事。休息,娱乐,充电,访友,这些都是不可少的。在人的一生中,真正用于工作的时间不会超过生命的1/3。 如何提高工作效率,提高工作质量,恐怕要在工作之外的2/3上做文章。只有把2/3的事做好了,工作才能做好,只有工作做好了,生活质量的提高才有基础。 古人闻鸡起舞,囊萤映书,为的是什么?是为了更好的工作。今天的学子们,夜以继日地爬书山,涉题海,为的是什么?为的是自己的明天,为的是祖国的明天。自己的明天要与祖国的明天结合起来,不断地与时俱进,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这不断地与时俱进,就是古人说的“生无所息”。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b5500345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9d709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