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看山有色 近听水无声

时间:2023-01-05 01:15:14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远看山有色 近听水无声

作者:袁永生

来源:《中学语文·语文论坛》2017年第04

比较阅读,就是在教学中,教师依据教材内容,联系学生已学过的知识,适当拓展课外资源,对多篇同题材或同体裁文章进行多角度比较,以达到激发兴趣、深化理解、培育人文精神、提升文化素养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等的教学方法。

新课改实施以来,大部分教师已经认可了好的课堂应该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围绕创新的理念,教师们在课堂上想方设法,以生为本,激活课堂气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不过,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如何发挥教师的引导价值,这里面学问就大了。

下面,以《归园田居》《临洞庭湖赠张丞相》《题破山寺后禅院》三首山水诗为例,将我在山水诗比较阅读教学实践中的一点探索分享于同仁。 一、山水诗比较阅读的程序

同题材文章比较阅读的教学程序,是一个非常值得探究的问题。如,是先介绍诗文作者及时代背景,还是先让学生阅读,这是一个值得商榷的问题。笔者以为赏析一篇佳作,就要先看作品。因此我一般都是把阅读放在首位。这样做也可以避免因教师过早地灌输信息而束缚了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

学生独立阅读之后,便可以开展自由讨论。至少在这两个环节上,教师没有干扰学生,基本上能够体现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 我的教学步骤大致是: 1.学生自由朗读作品。

2.有感而发,说出感受,提出问题。 3.就学生提出的问题,展开小组讨论。 4.各小组派代表展示学生交流成果。 5.师生共同就交流成果再次深入评价。

6.求同存异。教师帮助小结师生一同达成的共识;同时允许保留个人看法。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以上六个步骤仅仅是一个基本程序,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可以适当灵活调度。当然,中心主旨还是在于尽可能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与积极性。 二、扩大学生讨论的自由度

在学生讨论问题这个环节,一定要注意扩大讨论的自由度。不能以教师事先准备的标准答案,或参考书上的权威答案为正宗,急于纠正、打压学生的观点,替代学生的感受。 只有允许学生质疑权威,挑战标准答案,学生的学科素养和思考能力才能够得到真正的提升。比如关于山水诗文的形成时间,比较权威的说法是东晋。即便如此,我们仍然可以允许学生质疑。比如,有学生提出:为什么《蒹葭》中有水景,曹操的《步出夏门行·观沧海》有山有水,而它们都不能算作山水诗?对此,老师可以做出适当引导。当然,在教师引导之后,依然允许学生保留自己的看法。

曾有一位名师说过:自己作为一名老师,我学会了在课堂上放权,不再为了表明自己的观点而限制学生的自由发挥。也许有些讨论在表面上是无序的、随意的,但是正是这些无意间进发出的思想火花才是最有意思的,这样的时刻标志着学生和教师的共同进步,而且是向一个未知的前方前行。这个观点值得借鉴。 三、提升学生阅读的成效

通过比较阅读,学生基本懂得了读诗要知人论世,然后才能通过联想和想象把诗读懂,在读懂的基础上再提炼升华诗歌的思想感情。通过比较阅读,学生的归纳、概括和分析能力得到了长足的提高。如有学生在成果展示中这样写道:山水诗常见的情感类别大都有对大自然的喜爱;对官场的厌倦;但是也有一些诗文借山水来写个人抱负和仕途愿望;还有一些诗文借山水来写禅意、禅趣,寄寓孤高、幽独的情怀;山水诗常见的情感类别给我们带来一些思考的方向,但不同的诗人或同一诗人不同的作品的情感都存在差异,一首诗的情感往往也不是单一的。

四、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山水诗的比较阅读

我在山水诗比较阅读教学过程中,在引导学生方面做了如下探索。 1.引向哲学的高度

《归园田居》主要受道家思想的影响。道家强调遁入山林,回归自然,清静无为,远离世俗烦恼。这些观念都是《归园田居》的精神本质所在。

《临洞庭湖赠张丞相》委婉曲折地表达了作者希望被援引的心情。这充分说明了作者仍然怀抱一线治国、平天下的理想。儒家思想是其精神内核。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b59a16a2a3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3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