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中的鸟笼效应在生活中的运用 1907年,心理学家詹姆斯从哈佛大学退休,同时退休的还有他的好友,物理学家卡尔森。 两位学者围绕着一个有趣的赌约争论起来。 詹姆斯说:“我有个办法,一定会让你不久就养上一只鸟。”卡尔森不信:“不可能,我压根没想过要养鸟。” 于是,詹姆斯为卡尔森送上一只精致漂亮的鸟笼。 从那天开始,到卡尔森家里的访客总会在看到空的鸟笼之后,关切地问他,“你养的鸟去哪里了?”卡尔森一次次的解释只能换来客人更加困惑的眼光。久而久之,卡尔森不胜其烦,无奈只好买了一只鸟。 他被詹姆斯的“鸟笼”完完全全地控制住了,自我的意识消失,陷入了被别人操控的结果。因为别人送了一只鸟笼,所以养了一只鸟。这就是鸟笼效应。 在我们的生活中,这样无意识被其他事物操控的情况,也是鸟笼效应的体现。 你有没有发现要是收到一束美丽的鲜花,你肯定会突然意识到自己家还没有花瓶,当买了花瓶后,你可能又会觉得桌布和花瓶的风格不搭,又要去买桌布,买完桌布,又觉得房间的整体风格不搭,但是你从没想过这束花可能过几天就会枯萎,就扔掉了,没有想过放弃这个花瓶,而是要改变整个装修风格来配合这一束花,这样就是被一束花给困住了。 人们常常说自己要“剁手”,却仍不停地买着本不需要的东西。 为了凑单买的衣服,却常常要再花费金钱和精力,为了搭配而大费周折。 鸟笼效应于生活的影响具有双面性,关键在于如何利用。 一位心理学家曾经说过:敞开的书比合上的书更容易让人想读。这样一来,人们看到打开的书页便想拿起来翻翻,就更容易养成读书的习惯。 不要让“鸟笼”束缚你的生活。 减少不必要的,增加有效的,这才是鸟笼效应的真正启迪所在。 人们会在偶然获得一件原本不需要的物品的基础上,继续添加更多与之相关、而自己不需要的东西。 就像疫情期间,许多的人本来买了一些口罩,没必要再买口罩,但在大环境情绪的影响下,为了缓解焦躁,她必须买N95口罩,才能确保安全。 鸟笼效应是人类最难摆脱的心理机制之一,当我们开始为某个可能到来的偶然事件感到焦虑时,我们幻想着自己能做些什么来缓解。 但实际上,我们的所作所为,不但无法帮助我们摆脱担忧,反而会让我们越来越担忧。 人类的心理机制,天生就容易被大环境影响。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b6cb4b7f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1111c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