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时期文学特征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一部分-古代文学 古罗马文字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即共和时期、黄金时期和白银时期。 欧洲古代文学包括古希腊文学和古罗马文学。古希腊古罗马文学是古希腊古罗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都是西方文学的开端。古希腊古罗马文学为欧洲近代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古希腊古罗马文学反映了欧洲从氏族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时期的现实生活,形成了带有宗教宿命论色彩的“命运观”。古希腊古罗马文学正是在描写人对现世价值的追求,人与命运的矛盾和抗争中。生命意识、人本意识和自由观念,是古希腊古罗马文学的基本精神,以后也成了欧洲文学与文化的基本内核。 古希腊古罗马文学在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上还比较粗糙和原始,古希腊古罗马文学已经具有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种因素,而且在文艺理论上也基本上形成了以再现说和表现说为哲学基础的两种创作倾向。 ①公元前12世纪至公元前8世纪是古希腊从氏族公社制向奴隶制社会过渡时期,史称“英雄时代”,又称“荷马时代”,这时文学的主要成就是神话和史诗。 ②公元前8世纪到公元前6世纪,是氏族社会进一步解体、奴隶主城邦逐渐形成的时期,历史上称大移民时代。这一时期,文学的主要成就是抒情诗和寓言。 ③公元前6世纪末期到公元前4世纪初,是希腊奴隶制度发展的全盛时期,史称“古典时期”,这时文学的主要成就是戏剧、散文和文艺理论。 ④公元前4世纪末期至公元2世纪,史称“希腊化”时期,文学上的主要成就是新喜剧和田园诗。 第二部分(中世纪文学) 主要思想特点:第一,基督教思想制约着中世纪文化。第二,中世纪文学突出了各民族文学遗产中的一个基本思想——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第三,出现了特定阶层的文学作品和文学现象。 ①欧洲中世纪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使得封建地主阶级与农奴之间的矛盾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 ②融合首先体现在众多蛮族部落各自文化融合上。 ③欧洲中世纪文学也是东西方文化相互影响和交融的产物。 ④欧洲中世纪文学也是基督教文化与世俗文化相互融合的产物。 艺术特征:第一,由于各种不同性质文化的相互交融,极大地拓展了中世纪欧洲文学的描写与反映范围。第二,在这种特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氛围中,欧洲中世纪文学的艺术形式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与古希腊古罗马时代比起来,艺术形式更为成熟。第三,由于各种文化的影响,在艺术表现手法上有了进一步的开拓。 教会文学:教会文学题材大多取材于《圣经》,史诗与谣曲,出现了许多英雄史诗。骑士文学:是欧洲骑士制度的产物,体现了世俗封建主义文学的主要成就。主要体裁是骑士抒情诗和骑士传奇。城市文学。 第三部分(古典主义文学) 古典主义是17世纪欧洲的主要文学思潮。它形成和繁荣于法国,随后扩展到欧洲其他国家。古典主义文学思潮是新兴资产阶级与封建贵族在政治上妥协的产物。 思想特征:第一,受到王权的直接干预,在政治思想上主张国家统一,反对封建割据,歌颂英明的国王,把文学和现实政治结合的非常紧密。第二,宣扬理性,要求克制个人情欲。第三,尖锐的抨击贵族的奢侈淫逸、腐化堕落,同时也批判资产阶级的愚顽、附庸风雅和想成为贵族的心理。第四,古典主义悲剧多以帝王将相、宫闱秘事为题材,继承了古希腊悲剧的传统。 艺术特征:第一,从古希腊古罗马文学中汲取艺术形式和题材。戏剧冲突十分尖锐,心理刻画非常细腻,达到了悲剧和喜剧的新高峰。第二,有一套严格的艺术规范和标准。例如戏剧创作要遵循“三一律”,即情节、时间、地点必须保持“整一”。文学体裁作出高低之分,推崇悲剧,贬低喜剧、寓言和民间文学,反映了一种贵族观念。第三,主张语言准确、精炼、华丽、典雅,表现出较多的宫廷趣味。高乃依和拉辛的悲剧最有代表性。第四,人物塑造类型化。布瓦洛要求“凡是英雄都应该保持其本性”。古典主义作家只追求“普遍人性”,性格单一。 古典主义文学以法国成就最大。弗朗索瓦·德·马莱布是古典主义文学的开创者。皮埃尔·高乃依(1606-1684)是古典主义悲剧的创始人。英国古典主义文学也取得了一丁点成就,亚历山大·蒲柏的创作使英国古典主义达到高潮。 18世纪文学(启蒙主义) 18世纪的欧洲已处于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过度的社会转型时期,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新旧力量撞击十分剧烈。推翻封建制度,铲除封建残余,建立和发展资本主义社会的历史任务,先后提到了欧洲各国的历史日程上。顺应这一历史要求,在文化领域,全欧范围便产生了被称为“启蒙运动”的思想文化革新运动。 作为启蒙作家,培养新时代的“新人”。他们弘扬人的价值和个性尊严,宣传以自由、平等、博爱为核心内容的人道主义创立了“天赋人权”理论,把生存、财产、自由和平等视为“自然”所赋予人的不可剥夺的“人权”。 在文学领域,在本世纪独领“风骚”的是启蒙文学。如法国作家孟德斯鸠、伏尔泰、狄德罗和卢梭,英国作家笛福、斯威夫特和菲尔丁,德国作家莱辛、歌德和席勒,意大利的哥尔多尼以及俄国的拉吉舍夫等。 启蒙文学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内容,较之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文学具有更强烈的政治性和革命性。他们以自由、平等、博爱、天赋人权等“理性原则”全面批判封建统治,鲜明地表现出封建社会必须埋葬的革命思想。 启蒙文学的主人公较之以往的文学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启蒙文学把资产阶级和其他平民当作主人公甚至英雄人物进行描写。启蒙作家的理性崇拜和渴望参加现实斗争的倾向,使启蒙文学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政论性。在文体形式方面,广泛采用小说、诗歌、戏剧和文艺性的政治等各种文体,打破了自古以来诗体文学独尊的局面。启蒙文学的艺术手法丰富多彩。 英国的启蒙文学以现实主义小说成就最高。但尼尔·笛福发表了《鲁滨逊漂流记》,约拿旦·斯威夫特《格列佛游记》。 孟德斯鸠和伏尔泰是法国18世纪上半期启蒙文学的代表作家。孟德斯鸠是法国第一位真正意义上的启蒙作家。他的理论著作《法的精神》详细论证三权分立学说。 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 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产生于18世纪末,19世纪上半叶为繁荣期,欧洲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急剧过渡。 思想特点:第一,强调创作的绝对自由,反对古典主义的清规戒律,要求突破文学描绘现实的范围。第二,从民主主义的立场,或者从留恋旧制度的立场,抨击封建制度或者资本主义的罪恶现象。第三,酷爱描写中世纪和以往的历史。第四,偏重于描写自然风光,厌恶资本主义文明和现实,标举卢梭“回归自然”的主张。 艺术特点:第一,强调个人感情的自由抒发,有强烈的主观性。把抒发情感置于首要地位,对内心世界进行深入的挖掘。第二,浪漫派对各种艺术形式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对民间文学的重视以及诗体长篇小说的创造。第三,浪漫主义文学惯用对比和夸张,重视丑的美学价值,大力提倡想象。第四,忧郁感伤的情调为浪漫派作家所喜好。 英国是最早出现浪漫主义文学的国家之一。德国是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的发源地。 雨果是新一代浪漫派的领袖,1830年《欧那尼》的上演标志着浪漫主义战胜了古典主义。真正开创浪漫主义潮流的是“湖畔派”三诗人;华兹华斯、萨缪尔·柯勒律治和罗伯特·骚塞。拜伦和波西·比希·雪莱将英国的浪漫主义文学推向高峰。 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现实主义是19世纪30年代首先在西欧的法国、英国等地出现的文学思潮。由于现实主义文学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性,高尔基称之为“批判现实主义”。 现实主义文学是西欧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和发展时期的产物。社会政治经济结构形态的剧变。 思想上:第一,现实主义把文学作为分析与研究社会的手段,为人们提供了特定时代丰富多彩的社会历史画面,具有很高的认识价值。艺术地再现了人类历史上封建制度衰亡、资本主义制度上升这一重大历史变革,具有珍贵的历史文献价值和很高的社会认识价值。第二,现实主义以人道主义思想为武器,深刻地揭露与批判社会的黑暗,同情下层人民的苦难,提倡社会改良。第三,现实主义文学普遍关心社会文明发展进程中人的生存处境问题,表现出作家们对人的命运与前途的深切关怀。深刻地揭示资本主义条件下人与物、人与社会的矛盾关系,表现人的异化现象。 艺术特征上:第一,现实主义文学追求艺术的真实模式,强调客观真实地反映生活。第二,现实主义文学重视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的描写,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真实的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第三,现实主义文学具有内倾性和外倾性两种倾向。斯丹达尔、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等作家侧重于表现内部心灵世界的真实性,而巴尔扎克、狄更斯、果戈里等作家侧重于表现外部社会形态。第四,现实主义以叙事文学为主,小说创作特别是长篇小说走向了成熟与繁荣。 在欧洲,现实主义形成于19世纪30年代,19世纪30年代到60年代为前期,其中心在法、英等国;70年代到20世纪初为后期,其中心在俄国、北欧和美国等地。法国是欧洲现实主义文学的发源地。斯丹达尔和巴尔扎克是法国现实主义的奠基人。 其他文学流派 自然主义产生于19世纪下半叶的法国,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传至欧美和世界各国。自然主义在思想上受到实证主义、遗产学说和决定论的深刻影响。自然主义是19世纪文学思潮发展的产物。 思想特点是:第一,它继承19世纪上半叶巴尔扎克、斯丹达尔以及福楼拜的现实主义观点,将写真实和客观性视为无效创作的首要条件。自然主义小说家还提出要运用实证主义批评家的方法,获得“人的材料”,即要研究制约人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他们认为“不要夸张,也不要强调,只要事实”。第二,自然主义接受了巴尔扎克描写一段历史时期,反映整个社会的成功经验。第三,机械地将自然科学的理论搬到文学创作中,从生理角度去表现人,特别是以当时遗传学的观点去理解促使人行动的原因。 艺术特点是:第一,力图巨细无遗地描绘现实,排斥虚幻的想象,从而给人一种实录生活和照相式的印象。第二,擅长描写群众场面,注重群体的写照,逐渐忽略典型的创造,只追求人物的气质特点和变态心理。第三,开始淡化情节,不去追求戏剧性的曲折变化,主张按生活的“本来面目”去反映现实。 爱德蒙·德·龚古尔和于勒·德·龚古尔是自然主义的倡导者。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b6cef00eaa00b52acfc7cac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