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专业毕业论文--心血管疾病目前发病现状的调研与防治

时间:2022-05-27 16:49:30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心血管疾病目前发病现状的调研与防治

心血管疾病,是由于心脏及血管病变而引起的一系列疾病,又称之为循环系统的疾病。主要症状有心悸、呼吸困难、紫绀、眩晕、晕厥、疲劳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其发病率在我国有逐年增高的趋势,现已取代感染、肿瘤、饥饿等成为影响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其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以及“并发症多”四高一多的特点,对健康危害极为严重1。掌握心血管疾病发病现状和特点,采取相应控制对策尤为重要。预防治疗心血管疾病已经变得刻不容缓,它关系到人类的健康生活问题,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还影响到国民体质的水平。

1 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现状与特点

1.1 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现状

在我国,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各种疾病之首。据国家卫生部门调查统计:2004年,中国十八岁以上居民高血压患病率为百分之十八点八,有260余万人死于心脑血管疾病,每天大约有7000人死于心脑血管疾病,平均每12秒就有一人死于心脑血管疾病,但知道自己有高血压的人仅占总患者总数的30.2%,而真正得到有效控制的人仅占6.1%2,中国内地目前高血压患者呈快速增长势头,已达到一亿六千万人。估计到2015年,几乎有2000万人将死于心血管病,主要死于心脏病和中风。预计它们将继续成为死亡的一个主要原因。

根据2006年和2008年卫生部卫生统计信息中心发布数据,2006年我国城市人口死亡率最高的是心脑血管病(19310万,其中脑血管病11310万、心血管病8010)预计到2008年,该比例将占总死亡人数的36%。2006年我国心血管病病死率为183.7/10万,2008年为241.0/10万,分别占当年死亡构成比的34.8%40.27%3,心血管疾病病死率始终居我国居民死因的首位,且呈现不断上升趋势。同时我国每年用于心血管疾病的直接医疗费用已经达到1300亿元,与1993年统计数据比较增加了约7倍。

2007年中国心血管病年报》公布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每年新发脑卒中200万人,死亡100多万人,现患脑卒中700万人;每年新发心肌梗死50万人,现患心肌梗死200万人,下肢动脉硬化症患病率为2.1%22.5%4

2006420日中国卫生部在其网站公布了2005年城乡居民疾病死亡原



1




因及构成心脑血管疾病所占的死亡比例远远高于其他疾病。在以往心血管病患者发病年龄绝大多数在40岁以上,随年龄的增加而增长,50岁以上则更为常见。但近几年来也发生了变化,我国患心脑血管病人群日趋增多,且趋于年轻化,四十岁的中青年人也会成为猝死的牺牲品。小学生中也有高血压,中学生中发现了动脉粥样硬化。

同时我国心血管疾病的总发病率和死亡率已经超过很多发达国家。1999我国农村和城市男性3474岁人群中心血管疾病总死亡率分别为413/10万和389/10万,其中冠心病死亡率分别为64/10万和106/10万,脑卒中死亡率分别243/10万和217/10万;而同期美国同年龄段男性人群心血管疾病总死亡率为360/10万,冠心病和脑卒中死亡率分别为230/10万和41/105。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及人口迅速老龄化,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是全球上升较快的国家。

中国心血管病流行现状具有如下的特点:1心血管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迅速增长;2心血管病发病和死亡有明显的地区差异;3目标人群转向中青年。4)农村心血管病死亡率接近或超过了城市。

心血管疾病流行趋势不容乐观。在刚刚公布的《2002年世界卫生报告》中,世界卫生组织与世界各地专家合作,收集并分析了当今世界对人类健康造成威胁的重大疾病,其中心血管病(包括脑血管病)的死亡率最高,全球每年因心血管病死亡约1700万人,占总死亡人数的30.3%,而在心血管病死因中有3/4以上可归因于吸烟、高血压和胆固醇6全球近四分之一人口为心血管及相关疾病所威胁,而且终其一生,可能有三分之一人的人生为心血管疾病阴影所笼罩,最后有五分之一的人口死于心血管相关疾病7因此,心血管疾病已经成为全球性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给全世界带来新的严峻挑战。 1.2 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特点

心血管疾病是一系列涉及循环系统的疾病,包含了不同的病种。这些病种都有着相似的病因、病发过程及治疗方法。常见的病种有冠心病和心绞痛(由于脂质代谢不正常,血液中的脂质沉重在原本光滑的动脉内膜上,在动脉内膜一些类似粥样的脂类物质堆积而成白色斑块,造成动脉腔狭窄,血流受阻,导致心脏缺血,产生心绞痛)、高血压(静息状态下动脉收缩压和/或舒张压增高,常伴有脂

2




肪和糖代谢紊乱以及心脑肾和视网膜等器官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急性心肌梗死(因持久而严重的心肌缺血所致的部分心肌急性坏死)、高血脂(脂肪代谢或运转异常使血浆一种或多种脂质高于正常的全身性疾病)等等。

我国在心血管疾病的调查和研究中,得到了大量的科学资料,显示出了我国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特点。首先,脑卒中发病率高于冠心病发病率,二者之比为男性为3.7:1,女性为4.0:18,而西方人群则与之相反,冠心病发病率高于脑卒中发病率;其次,不同地区发病率差异十分明显,脑卒中相差约10倍,冠心病相差超过百倍,远远高于欧洲国家之间的差异。与西方人群相比,我国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仍保持在低血清总胆固醇及低体重指数的特点。然而,同为中国人,没有种族的不同,不同地区职业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生活方式的差别是发病的决定因素,而膳食因素是生活方式中影响危险因素水平的首要因素。再次,多数人群主要危险因素水平,如血压、血清胆固醇、体重指数等呈现上升趋势;最后,前瞻性研究表明在个体水平上,血压升高,超重,吸烟室我国脑卒中和冠心病的主要发病因素,而血清胆固醇过高或过低均增加脑卒中的发病危险。血压升高对我国人群心血管疾病的发病作用强度大于西方人群,低血清胆固醇和高血压可能是我国人群脑卒中高发的原因,吸烟可使冠心病和缺血性脑卒中发病危险分别增2.2倍和96%,是总死亡和癌症死亡危险分别增加21%45%9

通过对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特点的介绍,可以明确心血管疾病的预防策略,别不同特点的人群,认识主要发病因素,从改善生活方式入手,以非药物治疗为主,以必要的药物治疗为辅,已达到降低脑卒中发病率,防止冠心病发病率上升。 1.3 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

19611961年在Framingham随访6年的报告中首次提出“危险因素”这个词以来,欧洲,美国和亚洲又进行了多项前瞻性队列研究,一致证明了冠心病的三大危险因素:高血压,高血清总胆固醇(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吸烟与冠心病发病有因果关系10。80年代以来又有一个新的前瞻性研究高潮,不仅证实了一些新的危险因素,而且对上述三大危险因素有了深入细致地定量的分析,从而加深了对其致病作用的认识,纠正了许多传统的观念,对心血管疾病的预防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3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b6d60815876a561252d380eb6294dd88d1d23db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