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课堂的小组合作探究——“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 教学片段为例

时间:2022-05-27 16:45:01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智慧课堂的小组合作探究——“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教学

片段为例

摘要:随着现代教育水平的不断发展,在数学教学环节,教师的教育目标不应停留在学生学会了什么”“学生掌握了什么的基础层次,应结合现阶段的教学要求,对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思维意识进行综合培养,在提升学生数学表现的同时,为数学课程的未来发展提供动力。

关键词:智慧课堂;小组合作;平行四边形

随着现代教学水平的不断提升,新式教学方法层出不穷,在五花八门的教学手段之中,小组合作格外引人关注,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情况下,学生能够依靠小组合作完成集体智慧的整合,将教学成果不断放大,本文以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为论述点,探讨在智慧课堂中应用小组合作开展教学活动的具体手段。 一、突出问题展示,紧跟教学思路

在小学数学教学环节,学生思维与教学进度之间的问题由来已久,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受到教师教学手法与学生思考方式的限制,在开展数学教育过程中,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解决多种突发问题——或是学生的思维方式与教学手法之间存在矛盾],或是教师的教学手段无法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种种迹象表明,在新的教育要求下,传统教师当家做主的教学模式并不能适应现阶段的教学要求,只有在教学活动中,为学生创造自我发挥、自我提升的机会,才能使数教育为学生的发展助力。

随着学生意识的不断增强,小组合作已然成为一种不可忽视的教学方式,在教学活动中,依靠学生群体的有机互动,学生能够在较为轻松的环境中完成教学讨论,提升整体思维水平。以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的相关教学为例,在依靠传统教学手段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手法局限于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回答等较为肤浅的层次,不利于学生自我展示,依靠小组合作,学生则能够分为不同的群体——提问者、实践者与总结者,依靠各个环节的相互配合在教学环节,学生能够对当前的教学活动进行深入探索——提问者提出有关平行四边形面积的疑问,并与长方形、正方形等四边形进行对比,实践者根据提问者提出的方案进行实践,并将最后得出的结论汇总,由总结者进行总结。。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环节,学生会提出将平行四边形重组为一个长方形(正方形),并根据实际操作确定其可行性,在完成对应探索之后,学生能够自觉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其他四边形的面积进行对比,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小组合作能够最大程度的发挥学生的个人智慧,促使其自主完成教学任务。 二、完成教学整合,处理探究结果

数学教育从来都不是一个独立的过程,良好的数学教学需要各个环节的相互配合、学生与教师的共同参与,才能最大程度的发挥数学课程的教育价值。在智慧课堂的建设环节,教师可利用小组协作调整教学模式,为学生创造探究、发挥、整合的机会,提升学生的整体意识与合作能力[2]

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的相关学习为例,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会向学生提出两个教学任务:1.推导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计算方法,2.比较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其他四边形面积之间的关系。在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下,学生会根据已给出的教学任务进行合作探究。在小组合作环节,学生能够在犯错、修正的过程中不断进步。在探究互动的早期,部分学生会将平行四边形与普通四边形混淆,直接采取*的计算方式,但其得出的结果与实际结果相差甚远,在


调整教学思路之后,学生会将平行四边形分割为梯形与三角形,并将其重新拼接成普通四边形,依靠小组智慧,在数学教学环节,教学问题被无限放大,但处理问题的对策也有了无限可能,在不加限制的情况下,数学课程将保持其原有的由度,为未来的建设发展提供保障。 三、展现集体智慧,提升教学水平

数学教育环节,教师的教学目标应以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素养为主,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合格的数学教育者应树立从引导到主动的教学观念,从学生的个人意识出发,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

数学教育活动中,教师应为学生创造展示自我的机会[3],引导数学课程走向新的高度。以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的相关教学为例,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可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多元化的数学探究,从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意识等多个角度入手,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教师可设计与数学学相结合的教育方案,体现小组合作的开放性、趣味性,在限制教学主题的情况下,放飞学生的思维,要求其进行综合调整,提升个人意识,通过多重手段完成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 结束语:

在智慧课堂下,小组合作已然成为带动数学课程发展的重要手段,作为学生的引导者,教师应为学生创造开放自主的学习环境,从学生的学习意识与个人思维能力出发,及时整合教学经验,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指明新的方向。 参考文献:

[1]吉启俊. 构建小组合作学习,打造智慧课堂[J]. 新课程(中学), 2017(7).

[2]梁艳漩. 让小组合作学习助力智慧课堂[J].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4(16):81-81. [3]田玉林. 实施小组合作,构建高效课堂[J]. 新课程学习(), 2015(1).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d43730c182c758f5f61fb7360b4c2e3f5627255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