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翁亭记》《武昌九曲亭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甲)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子瞻①迁②于齐安,庐于江上。……昔余少年,从子瞻游。有山可登,有水可浮,子瞻未始不褰裳③先之。有不得至,为之怅然移日。至其翩然独往,逍遥泉石之上,撷林卉,拾涧实,酌水而饮之,见者以为仙也。盖天下之乐无穷,而以适意④为悦。方其得意,万物无以易之。及其既厌,未有不洒然自笑者也。譬之饮食,杂陈于前,要之一饱,而同委于臭腐。夫孰知得失之所在?惟其无愧于中,无责于外,而姑寓⑤焉。此子瞻之所以有乐于是也。 (节选自苏辙《武昌九曲亭记》) 【注】①子瞻:苏轼的字。②迁:贬谪。③褰(qiān)裳:提起衣服。④适意:合乎自己的心意。⑤寓:寄托。 1.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 A. 野芳发而幽香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B. 往来而不绝者 绝 多生怪柏 C.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 辍耕之垄上 D.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战则请从 2. 把语段(甲)(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子瞻之所以有乐于是也。(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语段(甲)中作者始终以“太守”自称,结尾才点出太守姓名,请说说这样写的好处。(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语段(甲)(乙)中“太守之乐”和“子瞻之乐”有何异同?请简要概括。(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5.D(2分) 16.(1)喝醉了能同大家一起欢乐(与民同乐)、酒醒后能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就是太守。(共2分。“述以文”1分,大意1分。) (2)这就是子瞻在这里感到快乐的原因。(共2分。“之所以” 1分,大意1分) 17.①前文中一直以“太守”自称,设置悬念,结尾点明太守是谁,解除悬念,体现了构思的巧妙;②前文以“太守”自称,突出一郡长官的身份,有助于表现与民同乐的主题;③结尾用设问的手法(故设一问),在自问自答之中流露出自豪、自得之意。(共3分。构思、主题、情感三个角度各1分,分析合理即可) 18.同:都有虽遭贬谪,却能随遇而安(安然自适)之乐;都有寄情山水之乐。(2分,每点1分,大意对即可) 异:太守之乐是与民同乐;子瞻之乐是自得其乐(乐观豁达,以“适意”为乐)。(2分,每点1分,大意对即可)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b7481d62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68a3b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