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设计《山行》北京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设计《山行》 北京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设计《山行》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让学生(自主学习,小组之间讨论交流)一条石头小路弯弯曲曲地伸向远处的深秋的高山上,那白云缭绕的地方,隐隐约约有几户人家。停车只是因为喜爱傍晚的枫林,那经过霜打的枫叶比二月的鲜花还要红。3.检查古诗诵读情况。赏析诗画艺术,在理解古诗的基础上,巧妙构思构图,画面体现古诗意境。谁来把这首古诗美美地读一读?生评价。4.自编动作吟诵古诗(男女分组读,2.激发学生参与背诵古诗、了解古诗,更注重营造轻松愉悦的艺术氛围,促进学生对古诗的欣赏和想象绘画能力,体现诗情画意,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民族文化的情感,从中得到美的启蒙、受到美的熏陶。3.通过古诗配画,培养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习惯。教学重点与难点1.通过学习古诗,在理解古诗大意的基础上进行绘画。2.画面的巧妙构思及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体现古诗意境。教学准备课件 范画 彩笔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1.同学们,现在是什么季节?2.你喜欢秋天吗?说说你喜欢的理由3.欣赏秋天的美景(课件),感受秋天的美。秋天是一个收获的季节,也是一个非常美丽的季节,你们想不想画一画秋天。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一首描写秋天的古诗,它是唐代著名的大诗人杜牧所写的一首诗,并来画一画诗中的内容。板书:《山行》。二、感知古诗大意,吟诵古诗1.(课件出示)山 行唐 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2. (课件)范读3.(课件出示)自学要求(1)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要读出古诗的美感和韵味来。(2)小组讨论并了解这首古诗的大体意思。学生感知古诗大意 红黄蓝绿队赛读)三、欣赏激趣,构画古诗出示范画,欣赏1.画中描绘了哪些景物?(板书:寒山、石径、白云、人家、枫林、霜叶)2.这么美的景色,你们想不想把它画下来?3.谁来说一说古诗配画的要求?应该先画什么,再画什么?最后画什么?(学生自由发挥想象力)师:首先要画上一座山,不过这是什么季节时的山呢?你从哪看出来?(寒,有枫林)师:是啊,这是深秋时节的山,给人一种凉意,所以诗中称它为 “寒山 ”。师:接着画上什么?(小路)这小路是用这么铺成的呢?(小石子)哦,原来是用小石子铺成的小路,课文中用了哪个词啊?(石径)但是这是一条怎样的石径呢?是笔直的吗?从哪看出来?(斜)师:诗中还提到了什么?(白云、人家)这人家该画到近处还是远处,为什么?师:这云又是怎样的云呢?( )的云师:是啊,放眼望去那白云缭绕的地方有几户人家,除了这些,你仿佛还看到了什么?师:在这寒山上行走,最夺目的要数什么?(枫林)为什么?师:老师该用上什么颜色呢?为什么?是啊, “红于 ”在这里表示比 … …更红,这霜叶比二月里的花还要红,多美啊!你能用一个词儿来形容这山上 的枫林吗?师:这么美的画面,我们想不想立刻把它画下来。四、作业超市让学生更准确的理解《山行》中霜叶和二月花相对比的写作特点。语文教学关于秋天的古诗:《山行》、《望洞庭》、《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山居秋瞑》、既抓住课本教学,又拓展课外阅读与积累,逐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秋夕》等。1.学生欣赏其它《古诗配画》作品,感受诗情画意。2.学生自主选择古诗,为古诗配画。3.学生为古诗配画,教师巡视指导。4.分红、黄、蓝、绿四个队进行比赛,看看哪个队画得好,而且更有创意。五、课堂小结,拓展延伸1.展示作业,师生评价。2.教师小结3.请同学们办一期关于秋天的手抄报或画一幅秋天的图画。《山行》与《赠刘景文》相比而言,简单易懂,学生能用自己的话理解诗意,但是个别字义还需老师点拨,例如: “坐 ”,与现代汉语的意思截然不同,在本诗中是 “因为 ”的意思, “于 ”是比的意思, “红于 ”是 “比 … …红 ”; “径 ”是指小路; “斜 ”是指弯弯曲曲的意思。抓住这些关键词,古诗的诗意也就不难理解了,再抓住诗中的几处景物:寒山、石径、白云、人家、霜叶,学生很容易就抓住古诗的主题,感受到作者对着深秋的赞美与喜爱,再配合多媒体教学,诗情画意,图文并茂,情景交融,学生学习起来既感兴趣又感轻松,课后拓展两首诗,一首描写秋天的诗《秋夕》,与《山行》形成对比,《秋夕》描写的是一幅孤单寂寞的深秋景象;另一首小诗选自《圣言善语》节选: … …山上青松山下花,花笑青松不如他。有朝一日冰霜降,只见青松不见花。 … …,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b79837ce14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d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