宛转·婉转(第661期) 董 杰 “宛转”一词在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首见于七年级上册《春》:“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课文注释为:同“婉转”,形容声音圆润柔媚。其中,“形容声音圆润柔媚”这一说法对学生来说没有理解上的障碍,但“同‘婉转’”的说法着实让不少学生产生了分歧。一种观点认为二者相同、可以通用,另一种观点认为二者有区别、不能通用。 如果孤立地看待教材注释中“同‘婉转’”一句解释,我们很可能认为这两个词属于现代汉语中的异形词。然而,查阅《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发现,这两个词并不在其列,也就是说“宛转”和“婉转”不属于异形词(或暂未被作为异形词整理)。那么,这两个读音相同、写法不同、意义上被教材注释为“同”的词语究竟在意义及用法上同不同?如果不同,又有什么区别呢? 查阅《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笔者看到,“宛转”有两个义项,第一个义项作动词使用,意思是辗转,在表达这一意义时,“宛转”与“婉转”词性不同,意义不同,用法自然也不同,第二个义项和“婉转”相同;“婉转”也有两个义项,均作形容词使用,这两个义项都可以被写作“宛转”。可见,从词性上看,“宛转”既可以用作动词也可以用作形容词,而“婉转”只能用作形容词;从意义上看,“宛转”和“婉转”则具有包含和被包含的关系。 “宛转”和“婉转”两个词读音相同,形体相似,意义和词性同中有异,在特定语境条件下可以通用。学生对这两个词之所以容易产生理解和使用上的分歧,一种原因是受到不规范的语言用例的干扰,另一种原因是对教材注释断章取义之后将词语“放之四海”。由此观之,对词语的理解和使用绝不能脱离具体的语言环境,在《春》一课中,教材将“宛转”注释为“同‘婉转’”是有特定语境的,并非是说这两个词在任何语境下都完全相同。 (作者系江苏省睢宁县凌北中学教师)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b7a3efad76a20029bd642da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