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感官鉴定法 利用人的感觉器官(眼、鼻、口等)对小麦的新鲜程度进行定性判断。 1)形态色泽 取试样置于手掌或样品盘上,在散射光线下仔细观察。如果是新小麦,籽粒饱满、胚乳充实、色泽光亮、粒色较深,多数麦毛较松散且发白;随着储藏时间的延长,小麦籽粒的体积变小,麦粒光泽度明显下降,粒色渐、表皮皱褶,有的麦毛发灰。 2)气味 取一定数量小麦样品置于样品盘中,用嘴对其直接呵气并立即嗅辨其气味是否正常。如果是新小麦,就有特有的香味;而随着储藏时间的延长,由于小麦本身的品质发生变化和对粮堆内各种气体的吸附渐多、渐杂,使原来的香味越来越淡,甚至出现异味,如臭味、霉味和腥味等。 3)比对 将试样与已知确切生产年份的标准小麦进行对比,仔细观察小麦的形态、色泽和气味是否与标准样品一致。 2愈创木酚反应法 粮食籽粒中含有过氧化物酶,它是可以直接催化氧化物的氧化还原酶类,其活动度在籽粒胚部和皮层较强。随着粮食储藏时间的延长,籽粒活力渐小,过氧化物酶的活性也逐渐降低。在过氧化氢存在的情况下,愈创木酚被过氧化物酶氧化,氧化产物呈红棕色。小麦越新鲜,过氧化物酶的活力越大,反应产物的颜色就越深,依此可以进行小麦新陈度的判断。 据有关资料报道,新小麦溶液显色速度快且程度深,籽粒着色程度(深红色)、粒面着色范围以及着色率均较大;陈小麦溶液显色速度慢且程度浅籽粒着色程度、粒面着色范围以及着色率均较小,而且小麦越陈,溶液显色越浅且慢,一般储藏4~5年的小麦,溶液基本不显色。愈创木酚反应法的缺点是其显 1 / 2 色时间和保持时间难以准确掌握,特别是相邻年份的小麦样品,显色深浅差异不明显,结果粗略,无法定量。 3四氮唑盐染色法 四氮唑盐染色法是针对小麦胚细胞中酶活力的检测,与小麦品种及生长地域相关性较小,籽粒显色率变化明显。其原理是具有生活力的粮食籽粒或种子,充分吸水后胚细胞内脱氢酶恢复活性,脱氢酶催化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无色)还原生成红色的2,3,5-三苯基甲,红色的2,3,5-三苯基甲稳定而不扩散,使粮食籽粒或种子胚组织染色而呈红色,而无生活力的粮食籽粒或种子的细胞中,脱氢酶不具有催化活性而无此反应,胚组织不发生染色反应。杨慧萍等人试验,在较短的储藏间隔期内,小麦的各项储藏判定指标的变化都不是特别明显,而四唑盐染色法的染色粒率递减梯度明显、规律性强,且操作简单、显色稳定,可以很好地从数量上表述小麦的新陈度。但四氮唑盐染色法结果判定太繁杂,对胚中各组织结构的染色情况要具体镜检判断,很难在实际工作中运用。 4脂肪酸值法 脂肪酸值一直以来都是粮食储藏品质控制指标之一,新收获的小麦脂肪酸值较低,一般在10mgKOH/100g~ 20mgKOH/100g之间,粮食脂肪酸值随着储藏时间的延长而增加。脂类在小麦中的总含量平均为3%,糊粉层和胚部含脂肪较多,胚乳中含脂肪较少。脂肪在储藏期间的变化主要分为水解和氧化,脂肪水解时产生甘油和游离脂肪酸,使脂肪酸值升高。唐庆等人研究发现,脂肪酸值与小麦新鲜度的相关系数为r=0.5036。这表明在正常储藏条件下的小麦,它的生产年限和脂肪酸值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检测时距生产年度越近,脂肪酸值越低,距生产年度越远,脂肪酸值越高,小麦收获后随着储藏时间的延长,其脂肪酸值逐渐升高,因此可以利用这一变化规律来判定小麦的新鲜度。但在粮堆发热时,脂肪酸值并不是很高,因为此时霉菌活跃,脂肪酸作为营养物质被消耗掉。因此,用脂肪酸值来判定一批小麦新陈时,不能只依据脂肪酸值这一个指标来判断,还应结合新麦特殊的香味以及色泽、光泽度和其它品质指标来综合判定。 2 / 2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b7bc30a5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f8007c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