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感悟:从兴趣爱好到专业视角(1)

时间:2022-04-27 17:39:23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专业感悟:从兴趣爱好到专业视角(1

在教师行业内,有的人仅仅把教师职业作为谋生的手段,生活在这个圈子里,活得苦不堪言;而有的人则把教师职业作为自己挚爱的事业,活得有滋有味,他们把个人的时间、精力和热情全部投放进去,他们通过专业发展,获得了自由言说的自信,看到了教育的真相:在知识传递、升学和效率之外,教育是事关灵魂的事业。回眸自己多年的教师职业生涯,有着太多令人难忘的瞬间与记忆。历史从来不缺乏述说者,它需要的是记载与传承。

我在范罗山小学工作了十九年,前十年主要是潜心研究自然教学,和安徽师范大学教授编心理教材,展开课题研究。在1999年之前,完成了我第一个专业发展期,其具有标本意义的足迹是:区教坛新星、市优质课一等奖、省教科研成果一等奖、提前晋升为小学高级教师。1999年走上行政岗位后,主要是管理学校,创建了芜湖市首家少年科学院,把一所薄弱学校发展成为安徽省特色示范小学。范罗山小学校名由神舟五号总设计师戚发轫院士题写,范罗山小学少年科学院院名由原科大校长中科院院士朱清时先生题写,我主编的一本45万字的专著《创造适合儿童的教育——范罗山小学特色发展之路解读》由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出版,学校的办学实践入选当代中国陶行知教育思想实验研究典型案例,同时被收录的还有本人的学陶实践个案。2002年新课改以后,经市教科所推荐,我一直在为省教科院编省级教材,参与了安徽省所有版本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材的编写和教师培训工作,是经安徽省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的《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的分册执行主编,《心理健康教育分册主编。本人主编的《创造心理训练》(上下册)由安徽大学出版社出版,200711月被全国青少年科学教育师训计划领导小组评选为科学教育校本教材全国一等奖。

40多年的人生,我的履历其实很简单,一直生活在学校。我出生在教师家庭,从小就住在学校,长大了求学住在师范学校,参加工作分配到范罗山小学,也住在学校,直到结婚生子,一直没有离开过学校。学校的生活对我来说,并不像其他人那样简单。作为教师的父母及他们的生活方式给我以深切的影响。我和我的父母一道经历着、感受着教师的完整生活。我的生活,在很大水准上就是学校的生活。

2007年在我简单的人生履历中,注定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2007年组织上把我调到大官山小学,我离开了范罗山小学,那个我以前挥洒过青春和汗水的地方,那个以前承载着我很多教育梦想的地方,我有些黯然惆怅。空降到一个老学校,来到一个陌生的工作环境,接手一些比较棘手的工作,仿佛一切都回到了原点,但我绝对不会重复昨天的故事,复制范罗山小学的一切,我深信办学的雷同,话语的雷同,从根本上反映了我思想力的弱化。我还年轻,我对未来依然充满了一种创造的冲动。因为我持续研究,在全省范围结识了一批良师益友,也持续开阔了自己的视野,在芜湖市育红小学孔祥明校长、马鞍山采秣小学庄庆松校长、铜陵市实验小学刘先文校长、原合肥市六安路小学郑家凯校长、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小学语文教研员吴福雷老师等特级教师的感召下,我的教师专业发展也突破了一个高原期,进入了第二次发展期,在我做了多年学校管理之后,在自己钟爱的科学教学领域又开始了一次新的攀登,具有标志性的节点有:20078月在新疆乌鲁木齐市执教《各种各样的岩石》,被评为中国教育学会小学科学教育专业委员会优质课一等奖,20089月获安徽省第三届教坛新星,20096月获安徽省第九批特级教师称号,当前我的心愿是完成一本纯学术性专著《透视小学科学课堂》。在专业成长的道路上我感到充实与欣慰,同时,我也在持续追问自己:我的专业发展足迹有没有可供借鉴的价值?

在我看,反思与读书,是我专业发展的指南针。1988年我从芜湖师范学校毕业后,就顺理成章地有了教师从业的资格。似乎做了很多年的教师,就已经掌握了做教师的真谛和窍门。这几年我经常追问自己:我凭什么当教师?这个问题看似很简单,却未必每个教师都能想清楚。因为单单靠在师范学校有限的书本上学到的知识和年轻人的热情,来做教师是远远不够的;同样,单凭做了多少年教师的经验而确定一个人做教师的水平也是逻辑不严密的。


有一位职业指导师曾对接受培训的教师出了这样两个选择题:作为教师,你已读了哪些经典教育理论著作?对于世界教育史上的大事和著名教育家你了解多少?对于刚刚产生的教育教学研究成果,你了解多少?如果您的答案都是NO那您能够考虑从事别的职业了。其次,您每天、或每周、或每月、或每季度写过教学论文或教育教学随笔没有?如果没有,我们求其次:您能每天或每周或每月,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实行反思吗?如果您的回答还是“NO,就要劝您勇敢地面对教师以外的新职业了,因为你的教师职业生涯不可能创造辉煌,教师充其量仅仅你谋生的一种手段。

我们不禁要问,我们凭什么当教师?教师的从业资本是什么?教师的从业资本是知识,作为教师,更重要的、更易获取从业资本的途径就是读书。读书应该是教师重要的生活状态。

苏霍姆林斯基是我非常崇拜的一位原苏联教育家,我对他的崇拜,不是源于他是一位世界级的教育大师,而是他是一位在农村中学任教30多年的老师,直到他走完了自己52年的生命历程。他边教学边总结,一生教过了3000多位学生,积累了3000多个个案,最后他完成了41部著作,600多篇论文,约1200篇文艺作品,成为一位享誉世界的教育家,他的成功让无数没有任何背景的普通教育工作者看到了成长的希望。苏霍姆林斯基说:“每天不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大河。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

当读书成为生活,才具备当教师的资格。就我自己来说,20年来,东买西购,已有几千册各类教育图书,主要涉及科学教育、文化、管理等方面的书籍。我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就自费订阅了所有能订到的小学科学杂志和许多教育杂志,教育理论与实践》《小学教学设计语文·品德版)《小学教学设计数学·科学版)教育随笔《北京教育等,我最引以为豪的是我收集到了从《科学启蒙教育》创刊号到《小学自然教学》再到如今的《科学课》出版的各期杂志,共计有两百多期,使我受益匪浅。我还收集了建国以后几乎各种版本的自然常识、自然和科学教材。

按照北京清华大学附属小学窦桂梅校长的观点,好教师的知识结构应当由三块组成,精深的专业知识,开阔的人文视野,深厚的教育理论功底。要驾驭教育实践,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育理论的功底。要有理论功底,首先要读名著。你不读《论语》、不读陶行知、杜威、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是很难真正读懂教育的。其次,要多读自己研究领域里有影响的专著,读专业期刊等。只有抓紧时间广学深研,才能了解科研动态、把握热点难点、借鉴他人经验。对于文学类和文化类杂志,我只是象征性地订阅一些,原来是订阅给爱人和孩子看的,自己也顺便一读,读着读着,一不留神,文化品位也似乎提高了许多。通过反思和读书,坚持“学术独立,思想深刻”教育立场,为自己营造一个宁静致远的学术天空,是我一贯坚持的教育主张。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b854a22c9b8fcc22bcd126fff705cc1754275f6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