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国选官制度的演变及启示

时间:2022-12-12 22:11:18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古代中国选官制度的演变及启示



选拔官吏是国家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朝代有着不同的原则和方式。

一、.奴隶社会选官制度

按照宗法血缘关系实行世卿世禄制度(世袭制)商鞅变法时废除了这一特权。

二、.封建社会的选官制度



(一)察举制:

汉朝时创设自下(地方官员推荐)而上(皇帝任命)选拔官吏的制度。察举的主要依据是才学和品德。

察举制作为一种完备的选官制度,并真正确立其在仕进制度中的主体地位,是在汉武帝时代。察举制是一整套选举人才的选官制度,其中,察举即选举,是一种由下而上推选人才为官的制度,是两汉选用官吏的最主要途径;察举制,期以“乡举里选” 为依据,注重乡里舆论对某位士人德才评判的权威性,此外皇帝还征召才能之士,令官吏陪同入京,授予官职。察举制的确立和实施,对当时统治人才的选拔、任用以及对社会的安定,均产生了重要作用。但到东汉以后,选官制度日趋腐朽,出现了一批世代为官、把持中央或地方政权的豪门大族,世公卿的世家地主因此形成并发展起来。东汉中期以后,宦官把持用人大权,官制度更加腐朽,出现“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的腐朽居面。 (二)九品中正制:



曹魏时开始形成的由中正官发现和推荐人才再由皇帝任命为官的制度。把人才分为九个等级,中正官推举人才的依据是门第,该制度促使士族制度形成,成士族地主长期把持政权。

东汉末年,在黄巾起义的打击下,出现了军阀割据混战的局面,群雄割据一方。曹操“唯才是举”,赢得人才,加上他的文治武功,基本上统一了北方。 魏晋南北朝时期,官吏的选拔实行九品中正制,注重门第出身。中正官的设置,既保留了汉代乡闾评议的传统,又改变了汉末名士清议左右乡议和地方大族操纵选举的局面,把品评与选官的权力收归中央。这对杜绝朋党,破除门阀起了一定的作用。特别在实行初期,对加强曹魏政权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起初,这一制度是致力于解决朝廷选官和乡里清议的统一问题,是对汉代选官传统的延续,是对曹操用人政策的继承。但到魏晋之交,因大小中正官均被各个州郡的“著姓


士族”所垄断,他们在评定品级时,偏袒士族人物,九品的划分,已经背离了“不计门第”的原则。此后的三百年间,出现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门阀士族垄断政权的局面,而九品中正制一直是保护士族世袭政治特权的官僚选拔制度。

(三)科举制:

隋唐以后历代王朝实施的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隋文帝废九品中正,始采用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员;炀帝时,始设进士科,科举制形成;唐朝贞观年间增加了考试科目,以进士和明经两科为主;武则天创设武科和殿试;开元年间,提高科举地位;北宋王安石改革科举,废明经,进士考经义和时务策,设明法科;明代开始实行八股取士;清朝前期承袭明代科举制,1905年清政府制定新学制,废除科举制。

科举制的开创实质上是社会经济发展、阶级关系变动的产物。在开创之初的隋唐时期起到了很大的积极作用:开放考试,吸收了不少寒士进入政权,有益于扩大和巩固封建统治的政治基础,改变了封建前期世族门阀把持朝政的局面;广大庶族地主通过科举入士做官,给封建政权注入了生机和活力;选拔官吏从此有了文化知识水平的客观依据,有利于形成高素质的文官队伍;读书、考试、做官三者联系,把权、位与学识结合起来,营造了中华民族尊师重教的传统,刻苦勤奋读书的氛围;促进了文学的繁荣,如唐以诗赋取士,促进唐诗繁荣。

北宋建立后,为吸取唐末五代藩镇割据的局面,削夺大将和地方节度使的兵权,重文轻武,实行文人治国,又实行官员相互牵制以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这样就需要大量的官吏队伍,于是北宋的科举制比唐朝有了进一步发展:考试分为乡试、省试、殿试三级,严格科举考试程序,举人经礼部考试后须经殿试才算合格,录取权由皇帝直接掌握,殿试成为定制;考试科目逐渐减少,进士科成为最主要科目;实行糊名制,即将试卷上的姓名、籍贯密封,防止考官舞弊;录取名额比唐朝大大增加。北宋的科举制可以说是公开考试、公平竞争、公正录取,扩大了北宋统治基础。

明清时期是封建制度渐趋衰落的时期,为了维护专制统治,统治者加强思想控制和文化专制,反映在选官制度上,明朝沿袭了前代科举取士制度。为严厉控制士人的思想,科举试卷仅从儒家的四书、五经中命题,而且只准用程、朱理学的观点,不许发挥个人见解;答卷的文体,有严格的规定,分八个部分,称为“八股文”。八股取士制度,严重地束缚了人们的思想。科举制度发展到明清时期,消极作用日益明显:明清实行八股取士,从内容到形式严重束缚应考者,使许多知识分子不讲实际学问或束缚了知识分子的思想;八股取士所带来的脱离实际的学风,对学术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极为消极的影响;清末科举制度严重阻碍了科学文化的发展,是导致近代中国自然科学落后的重要原因之一;科举制度不利于知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b89beeab84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