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古代选才制度

时间:2022-05-07 12:36:16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说说古代选才制度

中国古代官吏铨选的途径很多,有世袭、纳赀、军功、荐举、郎选、恩荫和科举制等。

世袭制,盛行于夏、商、周时代。它通过家族血缘关系来确定政府各级官员的任命,依血缘亲疏定等级尊卑和官爵高下。有爵位和官职的人享有封地,爵位可以世袭。

荐举制,是荐举贤才,授以官职的官吏选拔制度。举荐的标准主要是德行、才能,而非全靠家世。这比世袭制是一种进步。在西汉,出现了察举、征辟制。 察举是根据皇帝诏令所规定的科目,由中央或地方的高级官员,通过考察向中央推荐士人或下级官吏的选官制度。察举分诏举与岁举。诏举是皇帝下诏选取人才。岁举是地方长官定期定员向朝廷推荐人才。察举的科目主要有贤良方正、孝廉、太学博士弟子及特举特科等。征辟是皇帝及公卿郡守选拔任用属员的一种制度。皇帝特征、聘召人才为“征”,公卿郡守聘任幕僚属官为“辟”

科举制,隋统一全国后,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废九品中正制,创立了以公开考试,择优选才为特征的科举制度。科举制创于隋代,形成于唐代,发展完备于宋代,强化于明代,衰落于清代。其主要特点是公开考试,平等竞争。为下层士人入仕开辟了途径。科举的意思是分科举士。总体来说,科举分文举、武举。文举科目繁多,有秀才、明经、进士、明法、明算、童子等科。各科考试方法和内容各异。历代考试取士有同有异,明代以后有院试、乡试、会试和殿试。殿试三年一考,由皇帝亲自裁定名次,定一甲一、二、三名,称状元、榜眼、探花。科举考试科目不同,内容各异,但考诗赋、经义、策问、算学、法律等,都以文化知识为主。明清加强了君主专制集权以后,考试内容重视经义,以朱熹所注儒家经典“四书”“五经”为主,并“代圣贤立言”,儒家思想成了入仕的必修课目。考试的形式以八股文为主。

纳赀,一种向官府输纳金钱谷粟以换取官位的制度。军功,顾名思义,通过建立军功的方式获得官位。恩荫,因上辈有功而给予下辈入学任官的待遇。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75a07581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4ce7bd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