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式合同中侵犯消费者权益的四大陷阱

时间:2022-07-14 08:00:14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格式合同中侵犯消费者权益的四大陷阱

《合同违法行为监督处理办法》明确规定:经营者不得在格式条款中排除消费者依法变更或者解除合同、请求损害赔偿等权利,但部分经营者却在服务协议中对此加以限制。

经营者在商品和服务过程中,利用格式合同条款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主要有四大陷阱。

使用不平等格式合同条款免除自身责任。在广西工商部门公布的典型违法案例中,物流托运单、汽车销售合约等都出现此类侵权问题。如广西北流市客运中心货物物流服务部,在其使用的“物流托运单”中,利用格式条款,免除快递服务部的货物查验等自身原因造成货物破损应承担的赔偿责任。

利用条款加重消费者责任。一些公司在和消费者签订相关合同时,通过格式条款规定消费者义务并设定较高的违约金数额,加重消费者责任。桂林市工商局在检查桂林市自来水公司新版的“委托银行代扣代交水费合同”时发现,该公司利用格式条款,设定千分之五的违约金标准,这高于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金融机构计收逾期利息标准的20倍。

限制或排除消费者的合法权利。《合同违法行为监督处理办法》明确规定:经营者不得在格式条款中排除消费者依法变更或者


解除合同、请求损害赔偿等权利,但部分经营者却在服务协议中对此加以限制。有通报称,中国电信南丹分公司在其业务服务协议中规定消费者不得退订、变更套餐或停拆机等,排除了消费者合法权利,遭到消费者起诉并受到处罚。

利用格式条款限制消费者寻求法律救济的途径。201410月,广西工商部门在召开电信业不公平合同格式条款行政约谈会议时,发现多条“霸王条款”,其中有条款规定消费者采取诉讼方式解决争议必须在经营者住所地人民法院,这就限制了消费者有争议时寻求法律救助的途径。

救济方式

专家表示,消费者权益无小事,“霸王条款”等合同违法行为不仅损害了消费者自主选择和公平交易等权利,也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秩序,须软硬兼施加强整治,多方合力实现常态化监管。

广西社会科学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罗国安请,工商部门等相关机构应在开展“合同监管行动”等基础上加强监管和执法力度,特别是对通信、银行、供水、供电、供气等垄断行业和公用事业做好重点目标监管,形成警示效应,压缩“霸王条款”的生存空间。


其次,做好相应的法律法规和市场制度建设。记者采访了解到,目前相关部门在查处格式合同条款违规行为时,主要依靠《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新《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以及国家工商总局发布的《合同违法行为监督处理办法》《网络交易平台合同格式条款规范指引》等法律法规,这些法规条文不能很好满足实际需要,存在查处难等问题。对此,专家请进一步细化或推出格式合同条款领域专门性法规条文,并积极引入市场竞争,清除“霸王条款”的滋生土壤。

针对格式合同条款认定难等问题,姚奥还请工商、法律等多部门联动,根据消费者投诉情况建立常态化评审机制,涉嫌侵权的合同格式条款进行论证公示,向消费者普及相关知识。

此外,广西工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企业经营者和消费者也应提升各自的公平守法经营和主动维权意识。对于一些违法违规企业,利用“企业信用信息公示平台”等进行公示,强化社会监督,形成信用约束机制。消费者也要明确自身权利,提高法律维权意识。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b8d43882de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