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有用i类:《四时田园杂兴》是鄂教版四年级语文第七册的一首田园诗,作者是宋代诗人范成 大。诗人描绘了乡村农人耕织以及儿童学着大人的样子耕种田地的情景。展现了农家夏忙时的热 闹的劳动场面,塑造了农村儿童天真、勤劳、可爱的形象。 学情分析: 集体备课教案 古诗《四时田园杂兴》 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的3个生字。 2. 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古诗。 3. 学习借助注释的方法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4. 激发学生对劳动人民敬重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教学重点: 1. 孽与借助注释的方法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2. 理解诗句,引导学生想象意境,感受田园生活和情趣。 教学过程: 一、 激趣入诗 1. 了解作者生平 2. 释题 3. 激趣 师:古代有许多关于描写田园的诗歌,为什么这么多的诗人对农村生活这么情有独钟 呢?让我们一起读读这首诗,走进诗人所营造的田园世界吧! 二、 初读感知一一原境之读 1. 师:同学们,首先读读这首诗,注意把字音读准,把诗读流 利。(生自由读) 2. 师指名读并评价 (师评价指向:1.字音读准。2.能比较熟练的把古诗读出来。3.找一个字音读得准的 学生领读生字,学会生字。采用鼓励表扬的方法。) 3. 齐读 4. 解意 师:同学们,古诗语言简练,含义深远,读起来不容易理解,但要学好它也不难,关 键是掌握方法,谁能说说,以前我们理解诗句用了哪些方法?(板书:借助注释)我们现在以小组为 单位,来进行学习,我们可以逐字逐句地讨论,借助注释把诗句弄明白,如遇到不懂的地方打上 一个问号,我们等会交流。 5. 小组学习,师巡视,可参与其中。 6. 全班交流,弄清诗的意思,也可提出不懂之处。 师小结:同学们要相信自己,通过自己的学习,就能解决问题。准能把这首诗连起来 说一说。(生说)刚才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在后面的古诗学习中我们再一一解决;理解了意思,这样 读 起来就更加有味道了。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边读边想诗句的意思。 三、 精读领悟——意境之读 1. (过渡)师:有人说:“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是一道独特、迷人的 风景/到底独特、迷人在何处呢?同学们,再读读这首诗,想想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你从哪 里看出来的?(生交流) 2. 引导学生想象意境,感受田园生活和情趣 师:同学们,你们通过“桑阴”“学种瓜”还有插图知道了这首 古诗是描写夏季的,这种通过文字感受内容和情感的方法很好。那么,通过每句话, 想想在你的脑海里还出现了哪些画面或者就这幅种瓜图的具体情景吗?想象一下,用自己的话说出 来。 3. 生读诗,闭眼想象,小组交流 4. 全班交流 重点指导两幅图: 第一幅图:全村劳动图 师:他们在干什么?会说些什么呢? 学生交流,相机指导朗读。三种不同感受地读第一句: 师:是啊!看到这一片欣欣向荣的自然之景,怎能不让诗人高兴愉悦呢?(想象一片长出农 物的田地,带着高兴愉悦情感来读)看着这愉快、繁忙的劳动场景,怎能不让诗人感到激动呢?(带 着激动的情感来读一读)看着这朴素、善良、勤劳的人们乂怎能不让人感到亲切呢?(全班齐读) 第二幅图:童孙学种瓜图师:小孩为什么学种瓜呀?大人和小孩在说些什么呢?除了学种 瓜,还能做些什么力所能及的劳动呢? (指导读出感情)师引:小儿虽然顽皮,可是也在劳动上专心、认真,难怪诗人最喜欢他, 同学们,我们也带着喜爱,谁来读一读这句话? 看着童孙勤劳的样子,作为父母一定是多么的欣慰、高兴呀!谁再读读? 5. 回归整体 师:同学们,通过刚才想象,如果现在用一个词或一句话说说:这是一种怎样的田园 生活?你怎么形容?(生活温馨、恬静、愉快……) 师总结:是啊!清新秀丽的景色让诗人心醉,朴素纯真的人们让诗人亲切,好学的孩童 让诗人身心愉快,诗人深深地爱上了这片土地,爱上了这里朴实无华的人们,我想他在写这首诗 时候一定在笑、在I可味。 师范读(配乐) 生指名读(配乐) 生背诵(配乐) 四、 拓展品读——心境之读 1. 拓展视野,进一步感受 (过渡)师:田园生活其乐融融、充满情趣,难怪许多诗人以田园生活为题材,留下诗作。 现在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读读这首也是由范成大所写的田园诗《乡村四月》,可以借助注释,说说大 意,也可以谈谈读后的想法。(课件出示) 2. 学生交流再全班交流 3 由绊j •由诺是啊!在田园诗人的笔下,乡村是那么恬美、秀丽,字字都洋溢着一种和平、宁静 的气氛。那里的人民过着俭朴而充实的生活,就连小孩都那么惹人喜爱。同学们课下可以搜集、 品读田园诗都歌。不过。田园诗歌只是古代诗歌里的其中一种。而每首诗歌都是一曲动人的歌, 优美的画,但愿你们在今后的唐诗宋词学习中积累更多! 五,作业 搜集田园诗歌,可制成书签,配上文字或者图画 个人二次备课 云教育资源的 运用情况记载 课件的制作、运用 姓名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b96067ff487302768e9951e79b89680202d86bd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