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性及其变化规律 感觉是刺激直接作用于某一器官引起的。但并不是任何刺激都能引起我们的感觉,能引起感觉的刺激必须是适宜强度的。例如380-780纳米以外的光波是不可见的,16-20000赫兹范围以外的声波是听不见的。感觉强度和刺激强度之间存在依存关系,心理学上用感受性和感觉阈限来说明。 (一)感受性和感觉阈限 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叫感受性。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叫感觉阈限。感受性是用感觉阈限的大小来度量的,二者成反比关系。 (二)绝对感受性和绝对感觉阈限 凡是达不到最小刺激量的刺激物,其刺激强度都在阀限以下,不能引起感觉,随着刺激强度的增加,人们就会产生感觉。这种刚刚能够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叫做绝对感觉阈限,对这种最小刺激量的感觉能力,称为绝对感受性。绝对感受性以绝对感觉阈限来衡量,绝对感觉阈限越大,即能够引起感觉所需要的刺激量越大,感受性就越小。相反,绝对感觉阈限越小,即能够引起感觉所需要的刺激量越小,则感受性就越大。因此,绝对感受性和绝对感觉阀限在数量上成反比关系 E=I/RE代表绝对感受性; 第 1 页 共 3 页 I 代表标准刺激量的强度; R代表绝对感觉阀限。 (三)差别感受性和差别感觉阈限 刺激物的强度会发生变化,但并不是任何变化都能被感觉到,只有当刺激变化到一定量时,才能使我们感觉到差别。能引起差别的刺激物的最小变化量称为差别感觉阀限。对差别感觉阀限的感觉能力,称为差别感受性。二者在数值上也成反比关系。韦伯定律为 △I/I=K 其中I为原刺激物,△I为刺激物的变化量,K为常数,此定律仅适用于中等强度的刺激。 (四)同一感觉的变化 1.感觉适应 感受器在刺激物的连续作用下,感受性提高或者降低的现象叫做感觉适应。如从暗处走到明处,受到阳光刺激,起初几秒钟什么也看不清,但很快就改变了,“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在各种感觉中,视觉、嗅觉、味觉适应特别明显。痛觉适应较难,因为通常情况疼痛是对危险的预警,以避开引起疼痛感觉的刺激物,痛觉适应会很危险。而苗族巫师“上刀山,下火海,吞火炭”的神秘功夫也许是痛觉适应的一种特例。 在中国对苗族巫师的这种功夫的解释总是离不开神秘色彩,多少带有些迷信的味道,在国外这种情况通常用门控理论进行解释,门控理论(gate-control theory),是由梅尔扎克(Ronald Melzack,1973,第 2 页 共 3 页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b9e95b6402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b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