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作品:《蛙声十里岀山泉》是1953年文学家老舍请口石老人以诗句“蛙声十里出山 泉”为题作画。如何将很远处的蛙声表现出来,一时也难住了年逾90高龄的老画家。老 人经过两天两夜的冥思苦想,突然从“出山泉”三字中获得灵感,决定在“泉”字上做 文章,据此,成就了这一名画。 他在竖幅的画面上没有画蛙,而是画高山峡谷间山泉水汇成的一股溪流,山远而近流淌 下来,溪水中儿只活泼的小蝌蚪,离开源头,顺着湍急的水流欢快地游来。观者见到蝌 蚪自然联想到源头的青蛙,仿佛蛙声也在顺着峡谷、随着溪流,山远处隐隐传来,真乃 没有蛙声胜过蛙声。 画家在技法处理上,采用狭长的竖幅构图,以大笔浓墨在纸卷两边画出峡谷山石,中间 留岀曲折的空口为小溪,其间以流畅的曲线画岀溪水急湍的流动感,仅用一两笔重墨便 画出溪流中蝌蚪的活泼可爱的游姿。这些都显示了大师的不凡的艺术功力与技巧。 2、 这幅《记写雁荡山花》便是一个突出的例证。他从深入雁荡山写生得来的这些山花幽 草的细微题材,居然被他化为气势磅礴的巨制。为了使这些山花幽草表现得更鲜明突出, 他采用双勾重彩画法,与大笔浓墨的写意岩石,取得粗细、刚柔、黑白、青红的强烈对 比,并巧妙地使之达到对立统一,产生丰富的变化和动人的艺术效果,同时创造了花卉 与山水结合的独特形式,以小见大,以平见奇。 3、 《群马图》是1940年徐悲鸿应印度大诗人泰戈尔之邀赴印度国际大学讲学时,闻及 国内鄂北大捷时欣然命笔创作的,他在画面左上角题写“鄂北大捷豪兴勃发”,反映了 画家对当时的抗日战争所取得的胜利无比欢欣的心情。画中四匹骏马,姿态各异,静中 有动,透岀一股内在的力量,使人感到有一种不可阻挡的气势。徐悲鸿曾说过,“人不 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 O画家将这种“傲骨”注入马的形象,使马的骏气中勃发着 生命之美,艺术形象中孕含的精神力量感染了观众。 该画的构图取方形,四骏有聚有散地占据画面的主要空间,下部用淡绿轻扫数笔为近处 青草,其余处空白便令人产生草原辽阔之感。四匹骏马前三匹昂首竖耳,似有警觉,后 一匹低头吃草,使之动态有对比。山于画家熟悉马的解剖,在画马技法上,用粗细有别 的浓墨线条,精练准确地画出马的形体结构,乂用浓淡不同的墨色大笔寥寥渲染岀躯体 的明暗起伏,这种融入西法的表现,加强了马的体积感。画马鬃及马尾的豪放用笔,增 强动感和表现力度。这种新面貌的中国画成功地刻画了形象,传达出作者的强烈情感, 在当时给人以耳目一新、令人振奋的感觉。 徐悲鸿之所以能将马画得如此生动,且以画马闻名中外,可从他给一位爱画马的少年的 信中找到答案。信中说:“我爱画动物,皆对实物用过极长时间的功。即以马论,速写 不下千幅,并学过马的解剖,熟悉马之骨架肌肉组织,夫然后详审其动态及神情,方能 有得。” 4、 《春雨江南》一画是李可染山水画创作高峰时期,即上世纪80年代的重要代表作。 近景山脚下是典型的黑瓦白墙的江南民居,红艳的春花点缀其间,其后是突起的重重山 峦。画的左侧,一条江水蜿蜒远去,整个画面被大水浓墨泼洒得湿漉漉的,表现岀一种 崭新的动人意境。其春雨江南的意境就在“湿”,在雨中。画中所有的物象,都表现为 被春雨淋得湿透的感觉,淋得山石泛着水光的闪亮,春花也如浸在雨中而水淋淋。这种 意境被画家高超的笔墨技巧表现得生动至极。此画是先用浓墨勾勒轮廓,再以皱擦积墨 与泼墨兼用,达到“墨韵”与“神韵”交融。再加上他将西洋绘画中的用光,巧妙地引 入画中,使作品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显示出一种博大、深沉、浑厚、开放,充满活力 的时代精神。 5、《齐白石像》是吴作人创作的油画肖像的代表作。当时白石老人已是91岁高龄。吴 作人与白石老人有着长期密切的交往,对齐白石的形象、性格、气质有着深入的了解。 这是他创作这一肖像画最有利的条件。但是,画家并不满足于这一点,正式作画时,他 还曾对齐口石的面部和双手进行了一次直接写生。在这一作品中,画家舍弃了一切背景 描绘,着重表现白石老人的精神世界。那安详端庄、银髯鹤发的形象,慈祥深邃的眼神, 体现出画家深广的生活阅历和艺术修养,嘴唇的动作和右手的姿势,使人联想起老画家 习惯于吮笔、握笔的职业特征。整个作品的用色沉着明净,衣服、帽子大块的青黑色和 背景的暖灰,决定了作品的基本情调,与人物的身份和气质是完全符合的。在这沉着色 调的衬托下,手和脸部明朗温暖的色彩就显得突岀。 狼牙山五壮士(油画,1959年,中国国家博物馆藏)詹建俊 6、詹建俊,当代著名油画家,中央美术学院教授。1939年画家应中国国家博物馆之邀, 创作了《狼分山血壮士》。 1941年9月25 八路军晋察冀军区第1分区第1团7连6班班长冯宝玉,副班长葛振 林,战士胡徳林、宋学义、胡福才5人,为掩护主力部队和人民群众转移,在易县地区 的狼牙山英勇阻击日军3500余人发起的数次进攻,苦战一天,毙伤敌90余人,后乂主 动把敌人引至悬崖绝路,弹药用光后仍顽强战斗、誓死不屈,用石头打击敌人,最后, 砸坏枪支,跳下悬崖。除葛振林、宋学义遇救外,其余3人英勇牺牲。这一壮举,表现 了革命战士崇高的气节和英雄气概,后被誉为“狼牙山五壮士” o人民政府在狼牙山为 他们建立了纪念碑。 山油画家詹建俊创作的这幅著名革命历史画,选择了五壮士即将跳崖前怒视侵略者的瞬 间情节,既鲜明地刻画出他们对侵华日军的强烈义愤,乂表现岀他们宇死不屈的崇高气 节和英勇气概。作品在构图上也独具匠心,将五位英雄的形象组织成一个庄重的三角形, 宛如一座巍峨的高峰克立在群峰耸立的狼牙山之巅,从而象征并且突出了抗日英雄永远 屹立于神圣不可侵犯的中华领土,也永远屹立于中国人民心间这一英雄史诗的主题。 7、《一湾解冻的湖水》是一幅蓝黑两色的水印木刻,是古元晚年的精心之作。画面呈现 的是厚厚积雪的原野,前景有一湾解冻的湖水,湖边有一群活跃的野鸭,中景是一排两 组疏密有致的树,透过两组树间是远处密密的树林,层次分明。然画家手法非常洗练, 仅依黑树的一片密枝的“灰”调子和中景一排齐根的树干,造成口雪皑皑的原野和地面 纵深起伏的视觉效果。前景湖面水波倒影,野鸭在湖边或歇息或飞翔或追逐戏耍,使寂 静的雪原增添了春之将至的活跃气息。该画体现了画家融合中西版画技巧,注重意境和 韵味的营造,是突岀东方美学悄趣的重要代表作。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ba342f48940590c69ec3d5bbfd0a79563d1ed45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