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听过最感动的话是:有一种骄傲,叫我是中国人! ——题记 1 我们常常会喜欢一个人,或因为他出色的颜值,或因为他惊人的天赋,或因为他傲人的气节,恰如我眼中的钱学森。一提起他,大多数人可能都会想到他是世界著名物理学家、火箭专家,更被誉为“中国火箭之父”、“导弹之王”。可我看到他,想到的却不止于此。 解放初期,百废待兴。因为技术落后,中国饱受屈辱。与此同时,时刻关注祖国消息的钱学森准备携妻儿从美国回到祖国。当时,美国海军次长金布尔说:“钱学森无论走到哪里,都抵得上5个师的兵力,我宁可把他击毙在美国也不能让他离开。”就因为这样,钱学森受到美国政府的百般阻挠,五年后才得以回国。期间,任美国政府如何威逼利诱,他心中对祖国的思念,却是有增无减。他说:“我的事业在中国,我的成就在中国,我的归宿在中国。” 我听过太多人对他的赞美,爱国、坚毅、执着……可我还是想用自己最喜欢的文字去高歌他的一生。南宋汪莘曾以一词《水调歌头》立志:“铁可折,玉可碎,海可枯,不论穷达生死,直节贯殊途。”如今,文笔浅陋,我仅借此词以表达我至高的敬意。 2 2018年10月23日,宣布港珠澳大桥正式开通。举国狂欢,“孟凡超”三个字,一度成为热搜。 “一辈子干这个,为的就是这一天。”这个面对镜头笑得像孩子一样的人,正是港珠澳大桥的总设计师——孟凡超。港珠澳大桥是中国建设史上里程最长,投资最大,施工难度最大的跨海桥梁,也是世界上最大的跨海工程。在这座大桥以“世界之最”瞩目于世时,孟凡超和他的团队又一次刷新了人们的认知。这个曾被外国专家断言“中国人无法做到”的工程,孟凡超和他的团队仅仅用不到10年的时间便建成通车,并且创造了400多项新专利,7项“世界之最”。 有人说这“超级工程”的背后是“超级创新”。港珠澳大桥的开通,再一次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人的工匠精神,中国人的创新精神。 喜欢赵博生的一句话:“我死国生,我死犹荣,身虽死精神长生,成功成仁,实现大同。”这便是我中国,这便是我中国人的精神。 点评 作者眼中的“中國精神”,是宁折不屈,是改革创新!“宁折不屈”选取了钱学森这一人物素材,在中美贸易战没有太多缓和迹象的当下,这一素材不但没有让人感觉陈旧,反倒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改革创新”很自然地和港珠澳大桥正式开通联系起来,一节素材,满眼创新。 1 题记先声夺人,最后画龙点睛,作者要说的,明白如话。 2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baf1348bb3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6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