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声音的产生》教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粤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17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声音的产生 科学知识 初步认识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学习 目标 科学探究 1、能观察、比较、描述物体发声和不发声时的现象; 2、能根据观察到的事实,归纳出合理的解释。 科学态度 乐于合作,培养细致观察的习惯和态度。 重点 从多种事实中概括出物体发声的规律。 难点 通过观察、比较,将声音的产生与物体振动建立起联系。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导入新课 一、课前问答。 1、思考:你认识这些乐器吗? (出示古筝、二胡、鼓三种乐器。) 2、你知道这些乐器的发声部位是什么地方吗? (古筝和二胡的发声部位是琴弦,而鼓的发声部位是鼓面。) 二、问题引入。 1、出示情景图,三个小朋友在音乐厅观看音乐会的情景,引出疑问: 问题1:他们在干什么? (他们在音乐厅观看音乐会。) 器,不同的演奏问题2 :你看到了哪些乐器? (我看到了钢琴、小提琴、笛子、古筝、二胡、三角叉和鼓等乐器。) 问题3 :这些乐器的演奏方式有哪些? (有的是吹,有的是拉,有的是弹,还有的是打。) 问题4:为什么吹、拉、弹、打不同乐器,都可以发出声音呢? 虽然各种乐器的演奏方法,动作都有所不同,但相同的是它们都能产生声音,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声音是如何产生的。(板书课题:声音方法,但都能产生声音。 教师活动 思考问题 回答问题 观察情景图 思考问题 回答问题 学生活动 通过课前问答,让同学们初步了解声音的产生。 通过情景图中现象,让同学们初步了解不同的乐设计意图 单元 3 学科 科学 年级 四 的产生) 讲授新课 一、活动一 模仿乐器发声 1、任务:认识各种各样的乐器。 (出示六幅常见乐器的图片,让同学认一认) 各种乐器的演奏方法不同,但都能发出美妙的声音。 2、讨论:说说这些乐器的发声部位和发声方法? (出示古筝、排箫和鼓三种乐器的图片。) 3、根据讨论结果,完成相应的表格。 思考交流 4、模仿实验:模仿古筝、排箫、大鼓的发声方法,让下面的几种物体发出声音,你有什么办法? (出示模仿乐器所需要的材料) 5、思考: 问题1:铁罐可以模仿哪种乐器呢? (铁罐可以模仿小鼓。) 问题2:如何利用橡皮筋和铁盒模拟古筝? (可以将橡皮筋套在铁盒上。) 问题3:怎样可以在试管模拟排箫使让我们观察现象更明显些? (可以在试管内放入一张小纸条。) 5、观察铁罐、试管、橡皮筋发声伴随的现象。 6、记录实验现象并总结。 7、观察生活中其它物体的发声现象。 小结:这些物体发声的共同特点是都在“振动”。 二、活动二 让声音停止 通过观察模拟声音的产生,这只是观察物体发声时的现象。 1、思考:是振动产生声音还是声音产生伴有振动? (出示两幅的图片) 2、动手实验: 敲击音叉,听听音叉发出的声音,再按住音叉,会出现什么现象? (敲击音叉和按住音叉) 3、结论: 敲击音叉,音叉发出声音; 按住音叉,音叉声音停止。 只要物体停止振动,声音就会停止。 证明了声音确实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4、思考:怎样让正在发出声音的橡皮筋、铁罐等物体立刻停止发声? (观察现象,并完成表格) 5、讨论:声音的产生与物体振动有联系吗? 做模仿实验 观察思考 观察思考 动手实验 动手实验 通过思考交流,让学生了解到各种乐器的发声部位和发声方法都不同,但都能发出美妙的声音。 通过动手实验,经历物体产生声音时的现象,总结交流产生声音的共同点。 通过对比实验,感受物体振动与不振动时的现象,从而证明振动是产生声音的原因。 通过实验,进一步了解声音是由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baf5f66e6aeae009581b6bd97f1922791788be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