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全国第一次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心得体会 为规范、有序、高质量推进我县第一次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各项工作,我们从树立安全意识上着手,将普遍性与针对性结合起来,全力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工作。明确属地责任和行业责任,努力提升领导管理水平和业务能力。突出重点管理和检查,科学制定各项措施。各部门加大协调配合,严格审核,克服困难,坚持“上级统一领导、地方分级负责、部门分工协作、各方共同参与”的组织实施原则,坚持“边普查、边应用、边见效”的基本原则,确保高质量依法做好自然灾害普查工作。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劲头,将安全生产工作和全国第一次自然灾害普查工作落实到位,确保取得实效。 自然灾害风险普查和全国人口普查一样,都是一项基础性工作,其目的是调查我国目前的自然灾害发生情况,通过详细的调查数据可以更客观了解各地区的风险防范水平。知己知彼,方可百战百胜。只有全面了解各种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才能做好及时应对和有效处置。 居安思危,有备无患。应对自然灾害风险,重点在“防”。风险防范的首要要求就是全面调查。这次普查范围较广,涉及有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气象灾害、水旱灾害、海洋灾害、森林和草原火灾等,包含了我国易发的各类自然灾害。同时在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之外,普查的对象还涉及国家机关部门、企事业单位、基层部门和部分居民。在重大自然灾害风险面前,审慎防范是必备,唯有全区域覆盖、全方位调查、全流程联动,才能将灾害的“防火墙”筑牢筑结实。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做好风险排查工作,关键在“实”。风险常隐藏于不经意间的细微之处,走马观花式的调查是“大忌”。国务院办公厅明确要求建立各级普查工作机制,落实普查人员和队伍,开展普查培训,开发普查软件系统,组织开展普查试点工作。自然灾害普查不同于一般的经济普查,对实地考察的要求更严格。调查人员没有大量的走访调研,很难掌握真实的一手数据,而准确详实的数据则是风险排查环节的“重中之重”,这将为今后的灾害预测和应急措施起到决定性效果。只有情况清、底数明,才能把灾害风险控制在可控范围内。 科技先行,让数据“说话”。防控自然灾害风险,秘诀在“变”。自然灾害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瞬息万变的。自然条件的一点小变化,都可能引发“蝴蝶效应”。这次风险普查任务的综合性极强,因此多样化的技术手段必不可少。普查是一项以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为主的工作,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的充分应用,将会极大地缩短数据收集整理的时间,同时让数据分析更准确、更便捷。新技术的介入,让数据不再是冷冰冰的符号,而成为自然灾害预测分析的“好帮手”。 风险普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为人民筑起坚强堡垒,为百姓保有海晏河清,这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工作,让自然灾害早预测、早处置,让风险应对更迅速、更智慧。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bb0a0379a2116c175f0e7cd184254b35effd1a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