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外化及其外化的五个层次 凡是内部主体的东西转化为外部客体的东西,就叫外化。外化不是对材料的简单回忆,而是对它的运用,是一种表现,是在认识的指导下的实践,更重要的则是创造。根据难易程度,外化可分为五个层次:表达、探究、表演、交往、创造。 第一个层次是表达。当婴儿来到世界,他的哭声“表达”着他对新环境的不适应,但这种“表达”,不是外化层次的表达,这只是婴儿对环境的条件反射,是一个正常婴儿的本能。外化是把内化的东西再表现出来,内化的知识要外化,必须要表达,它包括口头表达与书面文字表达。表达水平高低,表达的科学性与艺术性如何,直接影响着内化的知识外化以及被他人所认同的程度。 第二个层次是探究。探究虽然要运用一定的方法,但它不同于方法本身。方法外化是行动的具体方式,而探究是对事物本质或规律进行探索研究的活动过程。探究的行动比表达要难,更有意义和价值,外化的程度水平也更高。我们现在提倡研究性学习,原因就在于此。 第三个层次是表演。对事物因果的探究过程不容易,但有艺术的表演更难。很多科学家能探究,但不善表演,从而使探究的成果大打折扣。那这是否意味着科学家的才能不如艺术家呢?科学家与艺术家的区别是社会分工的差异,不同质的东西是不能进行量的比较的,他们各有价值。对同一个个体而言,学会表演比学会探究更难,对学生是这样,对教师也是这样,如很多教师在教学中的科学性上往往没问题,但教学的艺术性就参差不齐了。 第四个层次是交往。有人说交往比表演容易多了,确实在生活中大家都在交往着,却并不一定能表演。但这种日常生活中的交往是往往是自发的,非理性的,与教育学意义上学生应具有的交往素质是有差别的。许多学生学会了表达,学会了探究,学会了表演,但他没有真正学会社会交往,因为学校范围的交往有太多的局限,社会交往比学校交往要复杂得多,所以,学生只有融入社会才能学会真正意义上的交往。 第五个层次是创造。探究是创造的必要条件,但探究不等于你有了创造。创造是以新成果为标志,而探究是创造必经的过程,艺术表演也有创造,但更多的建立在模仿的基础的创新。创造主要是在理论指导下创造出有价值的新成果,可以是科学的发现,艺术表演的突破,可以是交往在范围上的扩大、层次上的飞跃,因此是最难的事了。 根据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学生的学习的动机及相应的行为是由各种需要产生的,其中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尊敬的需要,以及相应产生的自尊、自爱、自豪的情感需要。这些需要对学生的内在动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外化不仅比内化更有意义,而且外化能使我们在表现中获得自尊,而且能品尝到创造所带来的喜悦,征服所带来的幸福。也只有这样才能充分显示人类是地球上最杰出的精灵。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bb4907c39d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3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