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乐舞繁荣与“胡腾舞”发展

时间:2022-08-17 17:14:12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唐代乐舞繁荣与胡腾舞发展

作者:李静

来源:《群文天地》2012年第10

摘要:唐代的乐舞艺术,是中国古代最宏伟、最辉煌的乐章,达到了中国历史上乐舞艺术的高峰。唐代的中国是亚非欧各国文化交流的中心,首都长安则成为国际性的乐舞城市,也是中外各民族乐舞的交流融合的中心。在这里,优秀的音乐舞蹈家灿如繁星,光彩夺目的乐舞作品层出不穷,其中《胡腾舞》更是具有特色的一部乐舞,本文以胡腾舞为基点探讨唐代乐舞盛行的原因。

关键词:唐代乐舞;胡腾舞;传承

在隋代统一中国后,经济发展,国力强盛,歌、舞、诗、乐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为了满足宫廷庆典、国内外文化交流以及各阶层人士的精神生活的需要,隋朝在继承前代乐舞的基础上,集中对汉族、少数民族和外来民族的各种乐舞进行了挖掘和整理。之后唐代的音乐舞蹈,已有散乐、大曲和歌舞戏之分。唐代的散乐,多是表现一定风格、情绪较为单纯的舞蹈。大规模的舞曲,如《庆善乐》、《破阵乐》、《霓裳羽衣舞》等,都称为大曲或法曲。这是歌舞诗乐相结合的体裁,其中的歌词都是五言或七言的绝句。此外,还有以歌舞表现一定人物和情节的歌舞戏,如《东海黄公》等。散乐和歌舞戏源于民间,具有打击乐特征,具有淳朴奔放的风格。唐代乐舞,按其特点还可分为三大类:一是表演性舞蹈,如《健舞》、《软舞》、《法曲》等;二是采自民间的宫廷宴享乐舞,如《九部乐》、《十部乐》、《坐部伎》、《立部伎》等;三是民间自娱性及民间祭祀的乐舞,如《踏歌》、《泼寒胡舞》等。

在唐代皇帝中,酷爱艺术、熟悉音律者不在少数。据记载,最早显露出乐舞天分的是唐高宗李治(650683年),他知晓声律,有一次早晨起来,听到黄鹂的叫声,感觉甚是悦耳,就命人赶快谱下来,我国古代名曲《春莺啭》就是这样诞生的;乐舞表现最为突出的是唐玄宗李隆基(712756年),他也可以说是唐代伟大的音乐家,无论是丝管等器乐演奏还是乐曲创作,都达到出神入化的地步。据传唐朝著名乐舞《霓裳羽衣舞》的乐曲,是唐玄宗部分的吸收印度《婆罗门曲》而改编。通过众多史书的记载,也可以让我们了解到,唐朝的统治者对音乐舞蹈的喜好让乐舞文化提高,由于统治者们喜好音乐与舞蹈,便会以乐舞的形式来庆祝各类大型节日庆典活动,在平常的生活中,也会欣赏乐舞,陶冶情操。唐代皇帝酷爱乐舞,他们的直接参与,极大地推动了乐舞创作的繁荣,并且加强了乐舞机构的设置。唐代乐舞的空前繁盛,与他们的高度重视是分不开的。唐代宫廷的乐舞机构,有教坊、梨园、太常寺,集中了大批民间优秀的艺人,并培养了不少专业歌舞伎人,甚至在各个阶层,如分散在各地的官伎、营伎、家伎,他们能歌善舞,也多是经选拔和培训过的。

在乐舞交流领域,唐代乐舞的成就卓越,期间大量吸收、融化中外各民族乐舞的精华。其中《坐部伎》和《立部伎》,就是在唐初到鼎盛时期的一百多年里,以中原乐舞为基础,广泛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bbb37bb0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a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