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发展与大学生恋爱观的变迁

时间:2023-03-08 07:23:11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社会发展与大学生恋爱观的变迁

教育科学学院 073 温利红



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也在变迁。1987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做出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改革开放的实施让中国的经济快速发展,在有了一定基础后,1992邓小平视察南方谈话和中共14大召开,中国经济由“计划体制”向“市场经济”转型,这大大的活跃了市场,自由的环境更是给中国的经济带来了发展的平台,2002年党的十六大召开,中国正式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时期。所以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主题大致划分成三个时期: 70年代末到80年代末由政治运动向经济建设的过渡期、90年代由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期、2000年至今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期。所以自恢复高考以来,中国社会的变化随着经济方针的调整而变化,故我们可以以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的发展的关键期为标准,把大学生恋爱观的变迁划分为70年代末到80年代末、90年代、2000年至今这三个时期。

我认为最能体现在这三个时期大学生恋爱观变迁的方面主要有四个:恋爱认同率、恋爱动机、公众亲昵度、婚前性行为。

1. 恋爱认同率

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学校禁止学生谈恋爱的校规影响下,大部分大学生认为在学校里谈恋爱影响学习,就是说大部分的大学生不认同在大学里谈恋爱。到了90年代,认为“可以谈”和“应该谈”的占46. 2%9%,就是说其认同率有55.2%。而在2000年以后,对大学生谈恋爱持基本肯定态度的学生约占97. 02%

这就说明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生谈恋爱也从禁止到普遍。从高校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就是俗称为校规中也可以发现:1977年到上个世纪80年代,“在校学生严禁谈恋爱,违者退学”90年代,“在校学习期间擅自结婚而未办退学手续的学生,作退学处理。20053,教育部出台《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和《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取消了对在校生结婚的限制。就是说大学生谈恋爱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2. 恋爱动机

80年代,46%的大学生认为谈恋爱是正常的身心需要,还有的认为谈恋爱能找到志同道合的恋人,可以积累经验、体验人生,促进学习。而到90年代,赵挺《对当代大学生恋爱动机的剖析与向导》中认为当时大学生的恋爱动机有:1.寻求知已,寻求美满婚姻的动机。2.追求时尚,赶潮流的动机。3.寻求恋爱偶像的动机。4.我行我素,玩世不恭,以爱情为游戏5.由考试、分配及我国现实生活中存在的用人制度导致的无聊消极的消遣动机。6.试婚与体验动机。在2000年以后,据倪秀娟对正在恋爱或曾经恋爱过的大学生就自己恋爱的原因回答是: 90. 9%的女生和68. 8%的男生选择“偶然的,本来没有考虑太多,但有了合适的机会也就谈上了”;1. 9%的女生和14. 6%的男生选择“必然的,自己一直在有意识寻找合适的伴侣”;还有7. 2%的女生和16. 6%的男生选择“只是想有一个人陪伴,避免孤独,遇事有个依



1


靠”,就是说除了有意识寻找合适的伴侣,大概有90%的大学生谈恋爱是为了避免孤独。

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可能是,80年代,刚刚经过文化大革命,经济方面才开始复苏,大学生的任务也就主要为了以后的更好地建设祖国,所以恋爱动机趋向于学习。而90年代,对外开放有了一定的成就,“一国两制”提出,西方的文化也在中国广泛传播,以三毛、琼瑶为代表的言情小说和西方的“及时行乐”成了当时大学生的时尚,所以就有了偶像动机、爱情游戏试婚等。2000年以后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从小深受父母疼爱,现在远离家人,倍感孤独。找到一个恋爱对象,建立一种比较亲密的关系,可以暂时摆脱孤独,感受爱情、亲情的温馨。

3. 公众亲昵度

一位77级的学生回忆说:当时男女同学虽在同一教室上课,但很少说话,即使要说,也是干巴巴,神情严肃,惟恐引起对方误解。而90年代,绝大多数92.3%)的大学生不赞同“过分亲昵”,而现在成双成对的大学生在校园里面接吻已屡见不鲜。

4. 婚前性行为

80年代末,在西方的性解放思想的影响下,我国大学生“对婚前性行为的态度”, 51. 1%的同学表示“随各人便”。在90年代,对于婚前性关系,不同群体有很大的分歧: 1992,王丽影等对大学生关于婚前性行为的调查中, 55. 36%认为只要真心相爱,无需指责; 31. 16%的同学认为不道德,自己不做,但可以理解;12. 65%同学认为是不道德的行为。据黄建钢对北京大学生学生调查显示,对于婚前性行为, 69. 2%的学生认为只要真心相爱,无需指责。佘双好对大学生对性的观念调查中,对男女大学生因恋爱发生了性关系, 8. 9%的认为违反校纪校规,应受批评处分; 61. 7%认为不应该; 19. 8%的认为只要双方愿意,是可以理解和接受的。2000年以后,大学生对婚前性行为所持的态度:认为“只要感情深,无须指责”的占35. 53%,只要两人同意,就可以发生性关系占37. 89%,两项相加,73. 42%的大学生对婚前性行为持一种基本认同和宽容的态。就是说婚前性行为自从西方传入中国后,大学生对婚前性行为从理解到认同和宽容。

从上面的恋爱认同率、公众亲昵度、婚前性行为的变迁,我们可以看到,改革开放以来,西方文化对中国人的影响,特别是走在时代的前端的大学生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西方的开放思想固然有它的好处,比如,有利于男女之间的平等交往,交往的范围也广了,但也会带来很多社会问题,大学生的价值观也被扭曲,婚外恋、包二奶、私生子,给社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

而我认为大学生恋爱观里没变的是择偶标准,都集中在家庭、才华、人格、外貌。90年代,叶松庆通过对安徽师范大学的1000名大学生进行的恋爱观调差,认为“门当户对”这种传统的求偶式,已被当代大学生所抛弃。而我认为“门当户对”还存在于现实中,只是门不当户不对的群体比较少,因为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已经普及,生活在最底层和豪门都算是比较少的群体,而门户之见的最明显的表现就是生活在最高层的人不可能和生活在最底层的人结合。





2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bbd8331634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