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国有商业银行开展普惠金融业务的几点建议

时间:2023-02-01 16:40:12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浅谈国有商业银行开展普惠金融业务的几点建议

作者:高卫颖,张士斌

来源:《现代经济信息》 2018年第12



摘要:近年来,大型国有商业银行为“三农”、小微企业提供了大量信贷资金,逐步成为发展普惠金融的中坚力量。笔者分析了国有商业银行发展普惠金融业务的原因、劣势,并为国有商业银行发展普惠金融业务献策。

关键词:国有商业银行;普惠金融;建议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8)018-0307-01

引言

20 世纪中期以来,随着国内外学者对于贫困成因的认知不断深化,社会各阶层能否均等享受经济增长成果成为备受关注的问题。亚洲开发银行在2007 年系统地提出了“包容性增长”的概念,强调增长的持续性、均衡性和公平性。金融的包容意味着将金融服务送达社会各个层面,并尤其关注社会的弱势群体,从而使他们可以参与经济增长的过程、享受经济增长的成果。联合国特别将金融包容独立为一个特定的概念——普惠金融。

发展普惠金融目的是提升金融服务的覆盖率、可得性、满意度,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金融需求,特别是让农民、小微企业,城市低收入人群,贫困人群和残疾人、老年人等及时获得价格合理、便捷安全的金融服务。

一、国有商业银行开展普惠金融业务的动因分析

1. 政府政策推动

近年来,为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政府多角度地实施了一系列政策,银监会在2015 3 月发布的《关于2015 年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工作指导意见》中提出“三个不低于”;中国人民银行定向降准,即符合审慎经营要求且“三农”和小微企业贷款达到一定比例的商业银行将下调存款准备金率若干百分点;由国务院、银监会等政府和通过政管理部门发布扶植小微企业融资发展的文件,以此形成对金融机构的“窗口指导”。

2. 宏观经济转型推动

当下,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经济金融格局也不断改变,中国经济由投资拉动向消费驱动转变已经成型,经济结构调整和动能转换带来了市场新变化,在互联网和高科技发展的推动之下,市场资源配置方式在很多领域发生了颠覆性改变。第一,伴随着投资拉动的动能衰减和消费时代的到来,传统的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明显减少,且持续产生的增量有限。大企业在市场中的地位在一定时期内虽然会持续保持,银行同业竞争和企业自身经营管理能力的提高,以及利率市场化和金融脱媒,意味着收益空间会不断地快速收窄。第二,金融新生业态在互联网技术的催生下快速诞生与迭代,其金融科技的应用能力和数据的运用能力,使其快速介入与颠覆,新业态新模式对传统银行业务的冲击很大。

3. 商业利益推动。长期以来,商业银行在“做大做强”战略的引导下,信贷资金供给基本倾向于大中型企业,小微企业被排挤在银行融资的大门之外,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普遍存在。


长期以往,大中型企业为借款主体的银行信贷买方市场格局逐渐形成,国有商业银行面临大型客户信贷资金需求的萎缩以及利率水平的比较劣势,将小微企业信贷市场作为“蓝海”加以开

发,不仅扩充了市场需求,还可以掌控资金议价的主动权,致使银行的综合商业利益明显增加。

4. 践行社会责任

受社会责任意识的驱动,国有商业银行要努力发展普惠金融,在小微企业融资方面,本着服务社会、回报社会、推动经济增长、促进社会和谐的理念,深度关注小微企业信息流和资金流,搭建服务平台,建立服务体系,努力探索小微金融服务模式,以降低融资成本作为体现社会责任的重要手段。

二、国有商业银行发展普惠金融的劣势分析

国有商业银行发展普惠金融业务有着资产充足、渠道发达、综合实力强等优势,但发展普惠金融的劣势也较明显。

1. 盈利能力弱

普惠金融范畴的小微企业向银行申请贷款时,单笔业务金额微小,业务总量不高,银行面临复杂的流程和高成本的交易费用,盈利空间极为有限,对国有商业银行来说,普惠金融业务规模越大,越容易拉低经营效益。

2. 信息不对称

符合普惠金融业务的企业风险管控难度大。“三农”信贷往往是硬信息不足、软信息难搜集,小微企业信息不对称严重,国有商业银行要么没有能力要么需花费很高成本才能破解企业信息。

3. 经营风险大

相对于城市地区,农村地区金融基础设施不完善,农民金融意识薄弱,金融体系发育不成熟,违约治理暗度大,对商业银行开展普惠金融业务带来了很大的经营风险。

三、商业银行开展普惠金融业务的几点建议

1. 建立适合的业务经营机制

一是间接参与模式,即大型商业银行与专业小微信贷服务机构开展合作,把信贷资金注资给专注做小微企业的贷款机构。二是直接参与模式。商业银行应加强与普惠各类市场客户的衔接,强化中后台支持保障,深化客户关系管理。搭建“三级”垂直组织架构,总行、分行、支行“三级”普惠金融垂直组织架构,明确职责和经营定位,建立结构完整、职责清晰的普惠金融组织架构体系。

2. 形成特色化的产品体系

针对传统模式下较难惠及的“长尾”客户,商业银行要持续探索创新,逐步形成特色化的普惠金融产品体系:一是大力发展数字普惠金融,借助于数字化手段提升金融的服务效益和服务范围,通过移动互联、移动支付、网络和通信服务、移动数据、云计算等数字化手段降低投融资成本、提高通融资效率、拓宽投融资渠道;二是依托农业龙头为上下游经销商、农户提供


信贷支持,扶贫模式,多措并举推动精准扶贫;三是创新涉农业务担保方式,稳步推进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破解县域农户、小微企业融资难题。

3. 加强风控管理

依托互联网技术加强信息处理,将互联网金融理念融入风险管理功能,实现“三农”和小微企业贷款的“降风险、缩成本”。借助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对小微企业采取标准、批量、专业化的运作,加强信息的搜集、挖掘和利用,借鉴互联网金融中处理方式以缓解信息不对称。

参考文献:

[1] 宋羽. 普惠金融的发展路径——基于小微企业融资的视角[M].北京: 中国财经出版传媒集团,2016,6.

[2] 苏伟琦. 大型商业银行普惠金融发展策略研究——基于金融功能观视角[J]. 当代经,2015(33).

[3] 张海峰. 商业银行在普惠金融体系中的角色和作用[J]. 农村金融研究,2010(5).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bbda0714876a561252d380eb6294dd88d1d23da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