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故事邮票

时间:2022-07-02 08:00:29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2010-9 成语典故(二)(T)邮票

愚公移山 卧薪尝胆 毛遂自荐 闻鸡起舞

中华成语作为历史的缩影、智慧的结晶、语言的精华、文明的积淀,处处闪烁着睿智的光芒,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成语以其言近旨远、华美简洁、形象生动的独有特点,传承了中华民族几千年丰富的历史精华,反映了古代中国政治、军事、文化、民间习俗、道德风尚和理想志趣。成语中包含的内容极为丰富,一般都有其由来、典故和历史实事,这些精彩的历史片段,便构成了一个个鲜活有趣的成语故事。通过这些故事,人们可以了解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探寻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从中总结出来的高超智慧以及历久弥新的语言文字,无疑能给人带来奇妙无穷的阅读快感。

愚公移山,出自《列子·汤问》里的一篇文章,作者为战国的列御寇,叙述了愚公不畏艰难,坚

持不懈,挖山不止,最终感动天帝而将山挪走的故事。

点评:这个故事从前也和别的普通寓言一般,鲜为人知。自从毛泽东主席在一次讲话中,提到了这个故事后,就变得家喻户晓。通过写愚公的坚持不懈与智叟的胆小怯弱,以及“愚”与“智”作对比告诉人们,无论遇到什么困难的事情,只要有恒心有毅力地做下去,就有可能成功。这是篇寓言,也含有讽刺意味,体现在文题上。愚公的思想不变通,精神可嘉,但做法死板,开路可以挖隧道或绕山开路,不一定要把山挖平。

卧薪尝胆睡觉睡在柴草上,吃饭睡觉都尝一尝苦胆。原指中国春秋时期的越国国王勾践励精图

治以图复国的事迹,后演变成成语,形容人刻苦自励,发奋图强。出处:《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启示:越王勾践为了使自己不忘记以前所受的耻辱,激励自己的斗志,以图将来报仇雪恨,回国后卧薪尝胆,最终东山再起,一举灭吴,恰恰印证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观点。

毛遂自荐:毛遂自我推荐。比喻自告奋勇,自己推荐自己担任某项工作。中国典籍《史记·平原

君列传》记载:秦军围攻赵国都城邯郸,平原君去楚国求救,门下食客毛遂自动请求一同前去。到了楚国,毛遂挺身而出,陈述利害,楚王才派兵去救赵国。近义词:自告奋勇。

闻鸡起舞:听到鸡叫就起来舞剑。后比喻有志报国的人及时奋起。该典出自《晋书·祖逖传》,

传说东晋时期将领祖逖年青时就很有抱负,每次和好友刘琨谈论时局,总是慷慨激昂,满怀义愤。为了报效国家,他们在半夜一听到鸡鸣,就披衣起床,拔剑练武,刻苦锻炼。这就是成语闻鸡起舞的来源了。同义词:发奋图强、自强不息。

启示:只有不断努力,才有可能获得成功。不经过努力奋斗,不能成就事业。

2004-5 成语典故(一)(T 邯郸学步 叶公好龙 滥竽充数 鹬蚌相争

邯郸学步,这则成语故事是指到邯郸去学走路的步法。后人用邯郸学步的意思和故事来比喻模

仿别人不得法,反而把自己原有的本领忘掉了。这则成语出自《庄子·秋水》《邯郸学步》是《庄子》寓言选读里的一个故事。故事里讲了一个燕国人不辞辛苦来到赵国的国都邯郸学邯郸人走路。可这个人不仅没有学会邯郸人走路,反而把自己原来的走路方法也给忘了,最后只好一步一步爬回了燕国。

叶公好龙是一句成语,讲述了叶公爱龙成癖,被天上的真龙知道后,便从天上下降到叶公家里。


叶公一看是真龙,吓得转身就跑,好像掉了魂似的。比喻表面上爱好某事物,实际上并不真爱好,含贬义。选自【汉】刘向《新序·杂事五》)这个故事,用很生动的比喻,辛辣地讽刺了叶公式的人物,深刻地揭露了他们只唱高调、不务实际的坏思想、坏作风。通过这个故事,我们要丢弃"理论脱离实际"的坏思想、坏作风,树立实事求是的好思想、好作风。同时也讽刺了名不副实、表里不一的人。但历史上的叶公却不是这样的人。

滥竽充数滥竽充数:滥:失实的,假的。不会吹竽的人混在吹竽的队伍里充数。比喻没有真

正的才干,而混在行家里面充数,或者拿不好的东西混在好的里面充数。近义词:名不副实、掩人耳目、鱼目混珠。反义词:货真价实、名副其实。【出 处】《韩非子·内储说上》像南郭先生这样不学无术靠蒙骗混饭吃的人,骗得了一时,骗不了一世。假的就是假的,最终逃不过实践的检验而被揭穿伪装。我们想要成功,唯一的办法就是勤奋学习,只有练就一身过硬的真本领,才能经受得住一切考验。

鹬蚌相争鹬蚌相争是战国时谋士苏代游说赵惠王时所讲的一则寓言故事。当时赵国正在攻打燕国,苏代认为赵国和燕国争战不休,不过是鹬蚌相争而已,必定让秦国得渔翁之利。今天这篇寓言告诉人们,在错综复杂的矛盾斗争中,要警惕真正的敌人。《战国策·燕策二》鹬蚌相争的故事大家都很熟悉,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到一些很有趣的道理。鹬和蚌都想致对方与死地,没有考虑到这样做的后果,大家应该互相谦让,互相礼让,退一步海阔天空吗。它告诉人们:大敌当前,弱小者之间要联合起来,消除矛盾,团结一致,共同对付敌人。

2010-9 成语典故(二)(T)邮票

愚公移山 卧薪尝胆 毛遂自荐 闻鸡起舞

中华成语作为历史的缩影、智慧的结晶、语言的精华、文明的积淀,处处闪烁着睿智的光芒,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成语以其言近旨远、华美简洁、形象生动的独有特点,传承了中华民族几千年丰富的历史精华,反映了古代中国政治、军事、文化、民间习俗、道德风尚和理想志趣。成语中包含的内容极为丰富,一般都有其由来、典故和历史实事,这些精彩的历史片段,便构成了一个个鲜活有趣的成语故事。通过这些故事,人们可以了解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探寻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从中总结出来的高超智慧以及历久弥新的语言文字,无疑能给人带来奇妙无穷的阅读快感。

愚公移山,出自《列子·汤问》里的一篇文章,作者为战国的列御寇,叙述了愚公不畏艰难,坚

持不懈,挖山不止,最终感动天帝而将山挪走的故事。

点评:这个故事从前也和别的普通寓言一般,鲜为人知。自从毛泽东主席在一次讲话中,提到了这个故事后,就变得家喻户晓。通过写愚公的坚持不懈与智叟的胆小怯弱,以及“愚”与“智”作对比告诉人们,无论遇到什么困难的事情,只要有恒心有毅力地做下去,就有可能成功。这是篇寓言,也含有讽刺意味,体现在文题上。愚公的思想不变通,精神可嘉,但做法死板,开路可以挖隧道或绕山开路,不一定要把山挖平。

卧薪尝胆睡觉睡在柴草上,吃饭睡觉都尝一尝苦胆。原指中国春秋时期的越国国王勾践励精图

治以图复国的事迹,后演变成成语,形容人刻苦自励,发奋图强。出处:《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启示:越王勾践为了使自己不忘记以前所受的耻辱,激励自己的斗志,以图将来报仇雪恨,回国后卧薪尝胆,最终东山再起,一举灭吴,恰恰印证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观点。

毛遂自荐:毛遂自我推荐。比喻自告奋勇,自己推荐自己担任某项工作。中国典籍《史记·平原

君列传》记载:秦军围攻赵国都城邯郸,平原君去楚国求救,门下食客毛遂自动请求一同前去。到了楚国,毛遂挺身而出,陈述利害,楚王才派兵去救赵国。近义词:自告奋勇。


闻鸡起舞:听到鸡叫就起来舞剑。后比喻有志报国的人及时奋起。该典出自《晋书·祖逖传》,

传说东晋时期将领祖逖年青时就很有抱负,每次和好友刘琨谈论时局,总是慷慨激昂,满怀义愤。为了报效国家,他们在半夜一听到鸡鸣,就披衣起床,拔剑练武,刻苦锻炼。这就是成语闻鸡起舞的来源了。同义词:发奋图强、自强不息。

启示:只有不断努力,才有可能获得成功。不经过努力奋斗,不能成就事业。

2004-5 成语典故(一)(T 邯郸学步 叶公好龙 滥竽充数 鹬蚌相争

邯郸学步,这则成语故事是指到邯郸去学走路的步法。后人用邯郸学步的意思和故事来比喻模

仿别人不得法,反而把自己原有的本领忘掉了。这则成语出自《庄子·秋水》《邯郸学步》是《庄子》寓言选读里的一个故事。故事里讲了一个燕国人不辞辛苦来到赵国的国都邯郸学邯郸人走路。可这个人不仅没有学会邯郸人走路,反而把自己原来的走路方法也给忘了,最后只好一步一步爬回了燕国。

叶公好龙是一句成语,讲述了叶公爱龙成癖,被天上的真龙知道后,便从天上下降到叶公家里。

叶公一看是真龙,吓得转身就跑,好像掉了魂似的。比喻表面上爱好某事物,实际上并不真爱好,含贬义。选自【汉】刘向《新序·杂事五》)这个故事,用很生动的比喻,辛辣地讽刺了叶公式的人物,深刻地揭露了他们只唱高调、不务实际的坏思想、坏作风。通过这个故事,我们要丢弃"理论脱离实际"的坏思想、坏作风,树立实事求是的好思想、好作风。同时也讽刺了名不副实、表里不一的人。但历史上的叶公却不是这样的人。

滥竽充数滥竽充数:滥:失实的,假的。不会吹竽的人混在吹竽的队伍里充数。比喻没有真

正的才干,而混在行家里面充数,或者拿不好的东西混在好的里面充数。近义词:名不副实、掩人耳目、鱼目混珠。反义词:货真价实、名副其实。【出 处】《韩非子·内储说上》像南郭先生这样不学无术靠蒙骗混饭吃的人,骗得了一时,骗不了一世。假的就是假的,最终逃不过实践的检验而被揭穿伪装。我们想要成功,唯一的办法就是勤奋学习,只有练就一身过硬的真本领,才能经受得住一切考验。

鹬蚌相争鹬蚌相争是战国时谋士苏代游说赵惠王时所讲的一则寓言故事。当时赵国正在攻打

燕国,苏代认为赵国和燕国争战不休,不过是鹬蚌相争而已,必定让秦国得渔翁之利。今天这篇寓言告诉人们,在错综复杂的矛盾斗争中,要警惕真正的敌人。《战国策·燕策二》鹬蚌相争的故事大家都很熟悉,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到一些很有趣的道理。鹬和蚌都想致对方与死地,没有考虑到这样做的后果,大家应该互相谦让,互相礼让,退一步海阔天空吗。它告诉人们:大敌当前,弱小者之间要联合起来,消除矛盾,团结一致,共同对付敌人。处理内部事务也是这样,局部利益要服从整体利益,眼前利益要服从长远利益,小道理要服从大道理,否则,内部争斗不休,互不相让,只会两败俱伤,使第三者得利,做事要懂得权衡得失,化解矛盾互相谦让,以免顾此失彼,让别人钻空子。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bc640bf1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ffd1a6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