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诗句】“琵琶起舞换新声, 总是关山旧别情。”王昌龄《从军行》全诗翻

时间:2022-10-24 12:06:18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经典诗句】“琵琶起舞换新声, 总是关山旧别情。”王昌龄

《从军行》全诗翻

【经典诗句】“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王昌龄《从军行》全诗翻 当琵琶为一种新的声音起舞时,它永远是对关山的告别。

[译文]弹起琵琶跳起舞,乐曲已换成新制的调子,只是这新调所唱依然是旧时关山难度的离别之情。

[摘自]王长岭《从军,舞动琵琶新声》七首歌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秋天,月亮照在长城上。 注释:

《参军》诗集是王昌龄用乐府旧题字写的七首边塞诗。这是第二首诗。这是一首风格阴郁的边塞诗。 新声:新的乐曲。

关山:山口,指山河相隔的征兵之乡。 缭乱:纷乱。

边塞之痛:别恨守边塞的离别之痛。 长城:借指边塞。 翻译:

琵琶所奏的音乐已经换了新的了,但是思乡之情却一直都没有变,缭乱的边关愁绪无数倾诉,总也听不完,只有那秋月高高在上照耀着长城,此景亘古不变。 王昌龄是唐代著名诗人。因为擅长写七言绝句,他被称为“七绝圣手”。 赏析:

这首诗只捕捉了边塞军生活的一个片段。通过一个军队宴请的场景,它跌宕起伏地展现了当时边塞士官的厌倦生活和思想,也让驻军深厚而复杂的感情变得栩栩如生。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是令人陶醉的千古绝唱,然而在久戍边关的军士眼中,又是使人厌倦而单调的景象。天天都是那连绵不断的乱山、长城,白天与“大漠”、“落


日”为伴,晚上又是“寒光照铁衣”的荒野。即使军中作乐,通宵尽欢,乐声嘹亮,也难以消除军士们积郁内心的惆怅。

“琵琶舞换新声”。琵琶不停地演奏新的曲调,人们随着旋律的变化跳舞。琵琶是一种富有边疆和地方色彩的乐器,军乐与胡琴、羌笛、琵琶的伴奏密不可分。这些乐器对边防官兵来说,具有异国情调和战斗节奏,容易引起士兵的强烈感情。既然它是一种“新声音”,它应该给人们带来新的感觉和新的快乐。然而,“这永远是对关山的告别”。“总是”这个词有一个强大而巧妙的转折点。这句话中的“旧”一词与前一句中的“新”一词相对应,具有无限的含义。“新声音”和“旧告别”相互暗示,形成诗意的曲折,导致声音和情感的节奏,尤其是“意义音调的苦涩”和边缘悲伤的深度。新兵们离家出走,所以“告别”是军队中最普遍、最深刻的感情。虽然这些曲调是新的,但它们总是引起人们对分离的悲伤。《乐府古题待解》说:“关山岳,伤而去。”句子中的“关山”一词是对“关山月亮”曲调的双关语,有着深刻的含义。

“撩乱边愁听不尽”。尽管撩起了纷乱的边愁,却总也听不尽。这是诗中又一次波澜,又一次音情的抑扬。“听不尽”三字,含蓄有致,感情复杂,意味深长,只要边患未除,就依然弹下去,听下去,所以“边愁”既是思归的哀愁,又何尝不含有更多的意味呢? “拍高秋月长城”既是风景又是抒情。诗人轻轻地打开一支笔,“在场景中感受,甚至更糟”,用场景结束了他的感受。似乎在军中买酒喝乐的场面之后,突然出现了一幅壮丽而荒凉的长城景象:古老而雄伟的长城不断起伏,秋月高照,壮丽而凄凉。你对此有何感想?是无限的怀旧,是为边塞服务的雄心壮志,是对现实的良好怨恨。也许,还应该加上对祖国山川风光的热爱等等。一个模糊而悲伤的领域。在经历了前三句话中情感涓涓细流的曲折之后,它融入了一片涟漪和漩涡的深水中。《秋月照长城》是整篇文章的浓缩。这时,把感情留在场景中,幻想层出来,使诗歌得以升华。正是因为爱情是取之不尽的,诗人“用之不竭”和“思入无边,如脱粘”,表达了守军复杂的内心世界和丰富的思想感情。这首诗被称为“最好的诗”。除了声音和情感的曲折,它还受益于这种独特的姿势。 仅二十八字的绝句,却展现了一幅广阔而生动的画面,而且包含极其丰富的内涵。新的声,旧的情,撩乱的旋律,婆娑的舞姿,天上的秋月,脚下的长城。既有动作,又有声响,还有那色彩斑斓的边塞景色。这一切,都交织在边将士卒们复杂的、撩乱的、萧索的、延绵无尽的离情思乡之感中了。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bc8be1f7270c844769eae009581b6bd97e19bc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