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外史,王三姑娘,作文

时间:2022-03-20 04:34:34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儒林外史,王三姑娘,作文

吴敬梓所著《儒林外史》中的许多人物或事件,都是作者根据生活中的真人或真事改编的,书中第四十八回“徽州府烈妇殉夫,泰伯祠遗贤感旧”所写的王玉辉父女也不例外,他们的原型便取自敏县槐塘的汪洽闻及其女儿身上发生的真实故事。

王三姑娘是书中其中一个悲剧形象,虽然只在第四十八回中出现了这么一回,但她的死不可谓不“惊天动地"

今天,我们便从“审父”的角度,来说说王三姑娘,说说她的父亲王玉辉,及书中王三姑娘的悲剧产生之源。

这里的“审父”,并不是我们说的类似《状元审父》那样,带有审判或审理父亲的司法意味,而是带有“审视”之意。

平常我们是以仰视的姿态来对待父亲,而“审父”则是抛弃了这一视角,对待“父亲”这一身份或角色,我们改之以一种与其平等的视角对“父亲”这个人或与“父亲”类似的身份进行全面审视,力求对其形成一个较为客观的评价或感官。

接下来我们就从王三姑娘、王三姑娘之父王玉辉,再到读者的角度进行分析,而随着我们对王玉辉形象的连续审视,王三姑娘的人物形象也会随之得到更深入的分析。

王三姑娘是老秀才王玉辉的三女儿,通过王玉辉的自述,我们知道这位她“出阁不上一年多"

这样一位出嫁不久的姑娘却经历了丈夫病重身亡的境遇,如果按照她大姐在家守节的“榜样”,她下一步也应该如大姐一样,在家守节,但他却主动选择“寻一条死路,跟着丈夫一处去了"

她其实是一位很懂事的姑娘,“丈夫入验”、“出来拜公婆”后,她主动说,家里已经有死了丈夫的大姐姐“在家累着父亲养活”,“父亲是寒士,也养活不来这许多女儿。"

一个不愿不拖累父亲的孝女便跃然纸上,其实我们在这里可以注意到一个细节,她说的是不愿拖累亲生父母家,才选择了那死路一条,而“为夫殉节”类似的话却不见提一句,死后却被称作“烈女”,着实讽刺。

王三姑娘去意已绝时,面对不是亲生女儿的公婆,他们的反应是“惊得泪如雨下”,说“生是我家人,死是我家鬼”,劝她说,做公婆的他们能养活她,不用她父亲养活,“快不可如此"!她公婆能说这番话,碍于亲家公在场也许不得不说,但听到儿媳要在儿子死后说寻死的夸张反应,想必他们是没有想到儿媳会这么想的。


面对此时此景,作为亲生父亲的王玉辉不竭力阻拦,却火上浇油,他竟然支持自己的亲女儿的决定!

他说“我这小女要狗节的真切,倒也由着他行罢”,还说了句“自古‘心去意难留”“来论证女儿所说所做是正确之举,还夸她这种行为是“青史上留名的事”,他在力促女儿寻死啊!

王三姑娘一心寻死,公婆、亲生父亲的态度我们都看到了,再看她的亲生母亲呢,就是土玉辉的妻子的态度。

王玉辉的妻子听到事情原委,骂丈夫“越老越呆……女儿要死,你该劝他,怎么倒叫他死?这是甚么话说!"

当初,我在看到这里后也是方出一口长气,总算王玉辉的老婆没有被他彻底灌输礼制,否则老两口一条心盼着女儿死,那个社会该有多荒诞啊!

遗憾的是,虽然王玉辉老两口对三女儿寻死一事的态度不一致,但并没有阻止三女儿寻死这一最终结局。

当初看到这里的时候,我在想,如果王玉辉也强烈阻止三女儿一心寻死,书中会不会少一个贞洁烈女,而多出来一个自强自立的女子来?

王三姑娘生前饿了八天绝世而死,死后还真如其父所说“青史留名"了。 要不然她不在丈夫死后跟着死,怎么会得余大先生备香、chu纸的代称)三牲去灵前拜奠呢?怎么会得到“制主入祠,门首建坊”的礼遇呢?又怎么会在入祠安了位后,“知县祭,本学祭,余大先生祭,阖县乡绅祭,通学朋友祭,两家亲戚祭”这样风风光光“祭了一天”隆重葬礼呢?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bd047b2f3a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