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医疗建筑中住院部的建筑设计的一些探讨 生、老、病、死是每个人都要面对的人生过程,从出生到死亡每个人都离不开医院,所以医疗建筑对于整个社会,社会中的每个人都是相当重要的。而住院部的建筑设计更是医疗建筑中的一个重点。住院部的建筑设计的好坏,对于提高医院工作效率,降低医院运行成本,加速病人康复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住院部的建设目的就是为了护理病人,所以住院部的护理单元需要一个运作高效的平面布局。1947年美国建筑师刘易斯.J.萨维斯指出:在美国,护士至少有40%的时间花在了走路上。因此,减少护士行走的距离,增加护士与病人的直接接触时间就成为医院建筑设计的目标。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的Delon教授更指出了如果平面形式不合理,医院要想完成同样的护理任务就不得不增加护士的数量,这样会给医院带来经济负担。在人力资源越来越贵的情况下,人工费用在住院部的建筑造价的比例也需要认真考虑。美国医学规划协会(MPA)制定了一个衡量护理单元效率简单又实用的指标:从护理用房到各个病床的距离的总和力求最短。建筑界普遍认为本着这一原则设计的护理单元是高效、合理和经济的。建筑师自身也需了解一些相关的医学知识,这样才能和医务人员进行有效的交流而满足其需求;而避免一些自己“想当然”的错误。我国卫生部规定,除特别护理外,按病人病情可分为三级护理:特别护理,一级护理,二级护理,三级护理。当病人为特别护理时,安置此类病人需有全院集中的ICU或专科ICU或CCU病房;当病人为一级护理时其病室最好在护士站周围,便于直观监护;当病人为二级护理时其虽不如一级护理严重但其病房仍需距离护士站不远;当病人为三级护理时病房与护士站的距离可适当放开,但仍需满足建筑规范的要求(我国建筑规范规定护士室到最远病房门口不应超过30米)。而护理的组织模式分为三种:1.功能护理模式(在我国多以功能护理模式和小组护理模式居多):与这种护理模式相对应,一个护理单元设一个护士站,由护士长统筹安排分配工作。2.小组护理模式:这种模式适宜采用双护士站,两护理组的床位,条件均等,以便于开展竞赛,互相激励。3.责任护理模式:此种模式设计时要特别关注如何缩短护理距离。在卫生部规定的前提下,医院会根据自身的情况和统计数据以及对未来发展的展望对建筑师提出具体的设计任务。而该医院住院部各科室的各类病人的统计数据以及对未来人数的预测和该医院的主要护理模式对该医院住院部的建筑设计有很重要的作用。如遵从“从护理用房到各个病床的距离的总和力求最短”的原则进行设计时,医院的这些情况主要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该护理单元护士站的定位和数量,以及护士站与各类病房的位置关系,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该住院部的平面形式。 早期有利于空气对流和自然光线的需求的中走廊、双走廊式平面形式存在着最远端病房离护士站距离太远的弊端。随着大跨度钢结构、电梯、空调技术的发展,以及人力成本的增高。其逐渐被紧凑的环形、十字形、正方形、三角形平面所取代。因护士站可设于圆心位置,各病室绕圆心布置,距离近且均等,所以环形平面效率最高。如:重庆第二人民医院的护理单元、美国加利福尼亚的瓦利长老会医院。如以圆形单元为单位,采用八角或六角形厅式组合单元则会满足更多方面的要求取的更好的效果。如:德国洛敦海姆医院的护理单元、重庆西南医院 烧伤医疗中心护理单元。但摒弃中走廊、双走廊式平面形式而采用大进深平面的医院,其必须采用人工照明和空调,这加重了医院和患者的负担,在经济不发达地区须慎重采用。 我国社会和经济发展迅速,病人对病房的要求也在提高。南丁格尔病房模式(在完全开放的空间中安排多个病床的形式)已不能满足病人的私密性要求。在无家属陪护时,两人间病房是最受病人欢迎的。在中国,由于护士短缺很多医院护理工作不是很到位,需要家属陪护。这种情况下,单人病房则是最受欢迎(尤其对于有肢体障碍和生活不能自理的病人和需要长期住院的病人)。但在设计中这种单人病房并不能只按单人病房设计,而需要考虑陪护人员所占空间。单人病房能够解决病房中病人间的交叉感染(这对有些病人这是致命的),以及可以让病人得到更好的休息而使康复速度加快(另一方面能提高医院收治的病人人数)。其还有一个好处是单人病房可以考虑通用型设计,病房能够满足从一般护理到重症护理直至紧急监护抢救的一系列使用要求,有一定调整余地。这样可以少移动病人,而有些病人的再次移动也面临着风险,如神经内科的脑出血病人。单人病房在土建、家具、维护、管理、采暖和空调方面的费用提高了,但由于其更高的住院使用率;以及由于住院条件改善而吸引来的病人所带来的经济效率,单人病房与多人病房对医院的利润已相差不多(针对经济发达地区)。在竞争激烈的产科领域,孕妇对病房有苛刻要求的这种趋势更加明显。针对中国的国情,由于医院在前期建设上资金往往不是很充足。所以,在经济发达地区可以考虑以单人病房为主,辅以双人病房、三人病房的模式。在经济不发达地区,可以考虑以双人病房为主,辅以单人病房和三人病房。病房内设卫生间已成为现在病房设计的主流,我国80年代后期以来新建的住院楼多采用了病室专用卫生间。病室专用卫生间有三种类形:1.卫生间靠病室内墙设置:此种布置使病房获得了完整的开窗面积,但降低了护士对病人的直观度。所以,须采取卫生间切角、退缩等方式,解决走廊上的医护观察问题。2.卫生间靠外墙布置:此种方式保証了护士对病人的直观度,但占据了病室外墙采光面积。解决方法是:使卫生 间墙面与病室开窗面成钝角,以利阳光照射和开阔视野。3楔形卫生间:这种方式通常是将不规则的病室平面“切角”处理成卫生间。由于这种切角的方式要求有合适的“夹角”空间,需要进行精心布置,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很多建筑师对病房的细节设计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实际上对于生理和心理都相对脆弱的病人来说每一个细节都十分重要,关系到其的生活和康复。在有些医院的病房中地板铺的是光滑的光面瓷砖,表面上十分光洁好看,但遇水后十分光滑,健康人都有滑倒的危险,对于病人来说就更危险了(尤其是神经内科和骨外科的病人很多都有肢体障碍)。国外医院病房地板都是采用PVC塑胶地板,其表面光洁美观、遇水不滑,隔音性好是十分理想的材料。北京友谊医院病房就采用了PVC塑胶地板,病人反映良好。医院中的骨外科和神经内科的病人很多都有肢体障碍,其卫生间和卫生间内设施宜采用无障碍设计。医院住院楼的外窗宜设挑檐以利于遮阳,外窗台处宜设外挑窗台板或搁物架,以便于病人存放物品。多人病房的门头应设置带可推拉玻璃的上亮;在门底应设可调节的通风百页;使白天病房中的空气进行可控循环,提高病房中的空气质量又不使流动空气直吹在病人身上,晚上气温低时亦可关闭通风口保持病房温度。 住院部的建筑设计有很重要的社会意义。建筑师要本着“设身处地”的设计思想,积极、主动的为病人、医院着想;更要和医务人员很好的交流,满足病人和医疗人员的需求不能自高自大,闭门造车;更要了解必要的医学知识,积极追踪国外医疗建筑发展的步伐,这样才能做出好的设计,更好的促进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bd1a1ef7bb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6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