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栗坡城区园林绿化菟丝子危害及防治

时间:2023-01-01 05:29:11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麻栗坡城区园林绿化菟丝子危害及防治

作者:向金学

来源:《现代园艺·下半月园林版》 2014年第4



向金学

(云南省麻栗坡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云南

麻栗坡

663600



要: 在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管理中,植物常受到病虫害的危害而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本文就麻栗坡县城区园林植物遭菟丝子危害的特点,研究提出合理的防治方法。

关键词:园林绿化;菟丝子;危害;防治

麻栗坡县位于云南省文山州东南部,E104°32′~105°18′,N22°48′~23°33′。特殊的地理位置,使麻栗坡成为大西南与越南及东南亚地区连接的国际大通道,具有发展国际经贸合作与交往、跨国旅游的独特区位优势,有着“边陲重镇”和“南疆宝地”之美誉。经过几年的治理经验,本文就园林植物遭受菟丝子危害的特点研究提出合理的防治方法。

1

菟丝子形态特征及分类

菟丝子,学名:Cuscuta chinensis Lam.别名:无根草、黄丝、金黄丝子、马冷丝、巴钱天、黄鳝藤、菟儿丝,英文名:China Dodder,科名:旋花科 Convolvulaceae,在我国有10种之多。其中以中国菟丝子与日本菟丝子最为常见,其次有南方菟丝子和欧洲菟丝子。全寄生、茎黄色、纤细、多分枝,随处可生出寄生根,伸入寄主体内。不具根、叶,叶退化成鳞片状,三角状卵形。花小、白色、黄色或粉红色,蒴果球形,稍扁,直径约3mm,几乎被宿存的花冠所包围,成熟时整齐地周裂。种子24颗,黄或黄褐色卵形,长约1.41.6mm,表面粗糙。花期79月,果期810月。

2

危害特点

据观察,其危害症状如下:种子萌发时幼芽无色,丝状,附着在土粒上,另一端形成丝状的菟丝,在空中旋转,碰到寄主就缠绕其上,在接触处形成吸根,进入寄主组织后,部分细胞组织分化为导管和筛管,与寄主的导管和筛管相连,吸取寄主的养分和水分。当寄生关系建立之后,幼茎下部即行死亡,形成了“无根草”。上部茎继续伸长,再次形成吸根,茎不断分枝伸长形成吸根,再向四周不断扩大蔓延,并不断分枝,缠绕寄主和自相缠绕,以致整个寄主树冠布满黄色菟丝子的茎,使受害植株生长不良,引起全株死亡。

症状形态:菟丝子无根、无叶或叶退化,茎较粗,略呈黄色,缠绕生长,蔓延迅速,断茎形成吸根后可继续生长。花粉红色,果实为球状,每棵菟丝子产生50006000粒种子,在土壤


中可存活数年之久。寄主广泛,以木本植物为主,也可危害草本植物,在本县其生活习性已由1年生演变为多年生。蔓延迅速,主要危害幼苗、幼树和灌木,但不能危害老化的树皮,高大树木通过根际萌蘖小枝或依靠其它寄主作为桥梁向上蔓延。

3

传播途径

通过调查发现,菟丝子的繁殖方法有种子繁殖和藤茎繁殖2种。其种子多,生命力强,1株菟丝子可开花结实多达上万粒的种子,藏于土中的种子3~5年内仍具有正常的发芽力,土壤未经处理直接栽种花草、苗木,人为地造成菟丝子的传播、扩散。另一种传播方式是在苗木调运种植过程中,菟丝子借寄主植物之间的接触由藤茎缠绕蔓延到邻近的寄主上,或人为将藤茎扯断后有意无意抛落在寄主的树冠上进行传播。

4

防控措施

4.1 严格植物检疫

在调运时,严防病发区的种子传播至无病区。病发区的种子在调运时需进行过筛检验,苗木或带根茎叶土的大树取样品直接检验。切断菟丝子跨地区传播途径。

4.2 加强城区绿化日常巡查养护管理

开春菟丝子萌芽前,清除行道树、绿地、绿篱空地上的杂草,使其幼苗萌生后失去寄主而死亡。

4.3 及时更换受传染植株及园土

当菟丝子传染蔓延至整片绿篱或花坛时,可将整片受传染的植株连根挖出销毁,然后分别用五氯酚钠及24-D对土壤进行杀菌消毒,分3次用药,杀死残留在土壤中的种子,并曝晒土7天以上,或者更换园土,然后栽入新的健康植株。

4.4 药剂防治

对于生长缓慢的珍贵苗木和大树、古树,应在春末夏初种子成熟前使用生物农药“鲁保一号”50倍液进行防治,它是一种寄生在菟丝子上的炭疽菌,被人工繁殖后用作防治菟丝子的生物制剂。喷药时应避开雨天,于雨后阴天或傍晚喷洒效果更佳。

4.5 加强宣传教育

菟丝子的泛滥其实与人为因素有很大的关系,因为菟丝子在民间常常被误认为是一种很有用的中草药,有市民经常采摘,或者随手乱扔造成传播。 因此,要通过各种媒体加大宣传,告知市民应尽量不要采摘菟丝子,今后在绿化带中如有发现,也应及时告知园林工作人员,切勿随意拔除、采摘。

4.6 建立预测预报制度


菟丝子通过茎进行繁殖,且繁殖速度较快,因此,平时要对县城郊区深入调查,设立举报电话,一旦发现菟丝子,要及早连同寄主一同清除。防止被人为带入城区传染绿化植物。

总之,要想彻底消灭园林绿化植物上的菟丝子,哪一方面都不容忽视,只有有效结合起来,进行综合应用,才能有较好防治效果,才能收到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因此,探索和研物理化学防治相结合的防治方法是菟丝子防治工作的新要求和新方向,值得大家去探讨和研究。

参考文献

1

孙象钧.观赏植物病虫害及其防治[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9

2

汪宁宁,楼晓明.寄生园林植物的菟丝子及其防治[J].花卉园艺.20035

(责任编辑 张芝)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be3be22c260c844769eae009581b6bd97e19bc0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