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芦花荡》教案设计

时间:2022-10-04 09:49:11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七年级语文《芦花荡》教案设计



七年级语文《芦花荡》教案设计 教材解读



《芦花荡》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本单元的课文都与战争这一主题相联,了解历史,可以看到正义战争的威力和非正义战争的罪恶。本课就是一篇发生在抗日战争年代里的故事,在充满诗情画意的芦花荡里,穿梭着一位极富传奇色彩的老头子,正是因为有了他,敌人对苇塘里部队的封锁不起丝毫作用。孙犁用他清新流畅的笔墨勾勒出了他自信、自尊、爱憎分明的鲜明性格。

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对于中国抗日战争历史有一定的了解,学习这样一篇文章就能结合历史知识,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这是一篇小说,故事情节很吸引人,而且富有一定的传奇色彩,学生极为感兴趣,再加上本篇小说的三要素很突出,对于学生掌握小说这种文体很有帮助。所以学生学习这篇小说比较轻松。

设计理念

此教案以新的课程标准为指导,突出了三个特点: 1.能力的培养

这篇讲读课文,我所设计的这一课时的目的在于锻炼学生概括、复述故事的能力。

2.强化速读法的运用

故事比较长,让学生选取自己最感兴趣的情节进行精读、详读。 3.化学科链接


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结合课文内容并运用自己所学的美术知识,画一画感兴趣的情节或老头子的人物素描。

4.强化合作探究精神

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和同学们一起合作探讨、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1.复述故事情节,感知人物形象;

2.认识到英雄的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3.了解小说的特征;

4.能动手画一幅有关课文的素描。 教学重点

1.通过朗读课文,理解内容,了解人物鲜明的个性; 2.掌握小说通过情节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有关抗日战争时期的故事;多媒体辅助教学。 学生:预习课文生字词,查阅作者孙犁的有关资料。 教学流程 一、情境导入

大屏幕播放《小兵张嘎》影片中,他跳进一片长满芦苇的河塘中的片断。

同学们,当你看到上面这幅熟悉的画面时,你是否想起了你所熟悉的抗日英雄呢?其实,在抗日战争时期,类似的传奇故事数也数不清。比如,在冀中平原,在美丽的白洋淀上,就有这么一个老头子,年龄将近六十岁了,可他仍像年轻人一样,毅然投入到抗日战争的洪流中去。并且以他的勇敢和智慧,狠很地教训了敌人。今天,我们来学习著名作家孙犁的一篇小说——《芦花荡》。


出示目标并板书课题。 二、课前热身

1.学生大声朗读课文,自己清出生疏的字词,并弄懂它。 2.让学生结合课前预习,走近作者。

(可让几位学生上讲台写出自己已经弄懂了的字词或说出有关作者的介绍。)

三、合作探究 1.整体感知

这篇小说主要写了一个老英雄的故事。故事发生在抗日战争,一个老头子撑着一只小船,在白洋淀里无数次地穿过了敌人的夜间封锁,为游击队运输粮草、护送干部。他不带一枝枪,只靠那只灵巧的篙和水鸭子似的.游水本领,在万亩苇塘里穿梭,从未发生一次意外,靠了他,游击队才维系了淀里淀外的交通联络。他爱憎分明,对同胞、对抗日队伍充满深情,对侵略者充满仇恨。他的过于自信和自尊,包含了一种强烈的责任心,还有苇塘里的歌声,这一切都让我们感受到中国人民是英雄的人民,是不可征服的!

2.双边互动

互动1:学生阅读本文后,说出应把握哪些要素。(即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互动2:学生速读课文,理清情节,全班交流。(小说主要通过情节来塑造人物形象。)

三个情节:概述老英雄形象;护送两女孩到苇塘;第二天痛打日本兵。

互动3:请同学复述最喜欢的情节,师生共同点评。

互动4:说一说老英雄具有哪些性格特点,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师生共同评议。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be70269c66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c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