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的意思 按暗黑系的解释,好像更过度一些. 江上秋风动客情。 这一句确实有所暗示。暗用了张翰典故。据传晋人张翰官居洛阳,见秋风起,因思故乡的莼菜羹和鲈鱼脍,就辞官回家了。思念故乡的莼菜羹和鲈鱼脍,这显然只是个辞官的借口。 张翰,字季鹰,吴郡(今苏州)人,西晋文学家、书法家。出身江左望族,父亲是三国时吴国大鸿胪张俨。吴国灭亡后,西晋统治者为了笼络人心,将江左著姓子弟召至京师,给予官职。但是江左子弟在洛阳,被晋臣排挤得很厉害。混得较好的陆机(陆逊之孙),也在后来的“八王之乱”中被杀,夷三族。张季鹰大概早早感觉到在晋廷为官不易,所以找个借口回老家了。作者用此典,大概也动了归隐的心思。 作者生平比较简单。叶绍翁,南宋中期诗人,字嗣宗,号靖逸,祖籍建安(今福建建瓯),本姓李,后嗣于龙泉(今属浙江丽水)叶氏。生卒年不详。曾任朝廷小官。似乎官场也并不如意。对于官场上的争斗,此诗第三句也有所暗示: 知有儿童挑促织。 促织:俗称蟋蟀,有的地区又叫蛐蛐。 儿童捉蛐蛐,是为了挑起蛐蛐的争斗,赌得输赢。官场则是一个更大的斗场。 “知有儿童挑促织”,这一句是说作者对自己身在官场的情况是了然的,他本身并不愿参与争斗,但是就像被儿童挑中的蛐蛐,总有身不由己的时候。而且这种争斗简直是不分白天黑夜的,“夜深篱落一灯明。”,既是说有人夜深提灯捉将,也是说自己(蛐蛐)因此不得不时时警惕,心中敞亮,免得被人抓了壮丁。如此提心吊胆的日子,不如学张季鹰,早早归隐。作者这时是有了归隐的念头,最后隐没隐成,我们就不得而知了。不过叶绍翁的田园诗是很有名气的。 追加一下关于第一句:萧萧梧叶送寒声. 传说梧桐栖凤,凤凰在诗词中经常被用以指代贵人。贵人栖下的梧桐叶传出风声,此声令人心生寒意……令人心生退意……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bfc8df4e571810a6f524ccbff121dd36a22dc43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