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和孩子都值得听的古诗词精讲·夜雨寄北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李商隐《夜雨寄北》再苦涩的回忆,终会酿成谈笑的风生 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李商隐是一位特别感性的诗人,也是一位情感特别细腻的诗人。我们曾经欣赏过他的 《贾生》。我对同学们介绍过,《贾生》是李商隐尴尬人生的折射。而他的人生之所以尴尬的核心原因,就在于他身为牛党骨干令狐楚倾注了最多心血的弟子,却爱上了李党重要人物节度使王茂元的女儿。这个故事好像有点像金庸《笑傲江湖》里的令狐冲啊。令狐冲是华山派掌门岳不群的大弟子,结果却爱上了岳不群等所谓正派名门的死对头魔教教主任我行的女儿任盈盈。李商隐选择了爱情,娶了王小姐,结果断送了自己一生的仕途前程。但是李商隐并不后悔。10多年过去了,他和妻子王氏的感情更加深厚绵长。这首《夜雨寄北》便是这段动人爱情的见证。 从诗的标题,我们可以知道,这是外出的李商隐写给妻子的家书。不用读下去我们都能猜的到,它所表达的一定是思念。的确,这首诗表达的正是那种深深的,让人欲罢不能的思念。可是读完全诗,你却会发现,全诗没有出现一个类似思念、想念这样的词,或者意象。在这样一个感情的表达已经成为桥段,成为模式,什么霸道总裁的壁咚,什么999朵玫瑰,什么用蜡烛摆成心形的烛光表白之类占据着我们的视野的时候,《夜雨寄北》确实能够带给我们不一样的感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头一句,你问我什么时候回来,可是我的归期还没有一个确定的时间。短短七个字,一问一答,都是寻常语句。但是这里要注意一个问题啊,这句在翻译成现代的句子的时候,你千万不能因为图省事翻译成:你问我什么时候回来,可是我还不知道。这样翻译当然比“可是我的归期还没有一个确定的时间”要简洁得多。字数少多了啊。但是这两者之间包含的情感浓度是不一样的。一句“我还不知道”,落脚点是我的“知”或“不知”,好像和情感关联不大。而“君问归期未有期”,两个“期”字的重复,本来在中国传统的格律诗中是很忌讳的。但是李商隐偏偏这样用,很自然就把人们的关注点引向了“期”,引向了诗中那种渴望一个归期与归期却无法确定之间的冲突。渴望越强烈,归期越不定,这种冲突就越强烈,所以这冲突包含了深厚的情感。那接下来,诗人该怎么写呢?我不禁想到原来有一首歌叫《大约在冬季》,里面有段歌词也是类似的话:你问我何时归故里,我也轻声地问自己,不是在此时,不知在何时——到这里,恰好类似于“君问归期未有期”,而接下来的歌词就是“我想大约会是在冬季”,给了一个安慰,给了一个希望。是啊,一般人或许都是这样写,虽然归期未定,但是也许什么时候就可以回来了吧,聊以安慰。可是李商隐呢,却是画风一转:巴山夜雨涨秋池。这和上句相比,真的是一个蛮大的跳跃啊。 然而,正是这个跳跃,将诗歌的意境和情感引向了新的高度。也正是在这句诗中,李商隐创造了中国诗歌中著名的经典意象之一“巴山夜雨”。 天各一方、离别之苦,又逢黑夜,又逢下雨,本来就容易加深人们的离愁别绪,加深那种孤独、寒凉的感受。然而,“巴山夜雨”这个意象的情感内涵却要丰富许多。它表达的不是离别之苦、离别之悲,它侧重的是思念,是思念的绵长,是情感的绵长;它概括的是人生,是人生因为情感而生出的朦胧、神秘与美好。巴山夜雨,淅淅沥沥,正是我对你绵长的思念。巴山夜雨涨秋池,秋水涨起,正是我对你的思念的不断加深、不断增长。巴山夜雨朦朦胧胧,云遮雾罩,曲曲折折,当我们细细品味,又感觉到这不仅仅是在表达思念,更是对人生的感慨。李商隐夫妇的爱情,不为世人祝福,李商隐夫妇的婚姻,给他们彼此的人生带来了诸多的困苦。李商隐终其一生,不过是微末小官,为了生存四处奔波,夫妻之间聚少离多。李商隐写这首诗时正在四川地区一位刺史那里做幕僚,以维持生计。这样的人生,实在谈不上艳阳高照,光明一片啊。然而回首往事,回顾人生,生活虽然正如眼前之景,一片晦暗,然而这秀美的山川雨夜,那高耸的大山、绕山而过的嘉陵江水,朦朦胧胧的烟雨云雾,又是那样的浪漫。一如李商隐的人生,虽然因为忠实于情感而充满了困苦、离别,但是这样一种以情感为本的人生,在功利盛行的社会中,不是还有一份特有的纯真、浪漫与美丽吗?这就是巴山夜雨的意境啊! 正是因为品味到了“巴山夜雨”中包含的一丝可贵的浪漫和美丽,所以诗人的心并不是那么的晦暗、孤苦,因为他的人生有爱,有爱就有希望,就有憧憬。所以接下来的两句诗,画风又是一转,开始变得甜蜜温暖: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西窗,和东窗,在古诗中出现的频率相较于南窗北窗要多一些。一般认为西窗更多表达思念之意,因为西窗可以看到日落,那正是游子思乡、恋人思归的时候。而西窗如果能见见到月亮,一般都是后半夜月亮西落时分了,也有思念到深夜的意思。剪蜡烛,我们在讲赵师秀的《约客》时介绍过,古代点蜡烛,需要不时拨弄烛芯,或是将碳化的烛芯减掉,让烛光更明亮。何当共剪西窗烛,正是对未来夫妻团聚场景的想象,那时彼此之间有说不完的话,西窗之下共剪烛,那是一幅多么温馨的画面啊。那么李商隐设想,和妻子久别重逢有些什么说不完的话呢?却话巴山夜雨时。巴山夜雨是一个怎样的时候呢?这就是我刚才给大家解说的,它是晦暗的,同时又包含着憧憬;它是孤独的,同时又暗含着甜蜜;它是苦苦的思念,同时又是甜甜的回忆,它是人生苦涩的现实,同时又是人生得来不易的美好浪漫。这百感交集,不值得彼此慢慢地说,细细地聊吗?这句诗不禁让我想起一句有关方便面的走心文案:“原来寂寞的时候,吃什么味的泡面都是一样的。让你难过的事情,有一天你一定会笑着说出来。”而重逢之后,再话巴山夜雨,当年的那一凄苦,想必也是笑着说出来的吧。这是一份人生的成长,这是一段感情的成熟。诗人的爱情,愈加深厚,愈加绵长。此时此刻的巴山夜雨,未来重逢回忆中的巴山夜雨——这两个“巴山夜雨”的意象交织在一起,象征了诗人的爱情,愈加深厚,愈加绵长。 用现在的话来说,这真是一首动人的治愈系爱情诗啊。特别是最后两句,那真是一种成熟人生的境界,一种成熟之美,当年的难过,总有一天会笑着说出来,这就是长大了啊,这就是经历过了啊。我愿同学们也能将来有一天,笑着说出今天遭遇的青春烦恼、青春困惑与青春痛苦,我愿同学们将来也有成长之后,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的那一份成熟的美好。 下面讲一下文史常识。首先作者李商隐,晚唐杰出的诗人,他的诗歌特点就是深情绵邈。而且他的诗歌非常善于提炼意象,通过意象抒情,通过动作抒情,而不是那种直接的啊啊啊的告白。这个对现代诗歌表达技巧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首诗没有需要特别注意的字词,所以啊,同学们看看,内涵情感丰富的诗歌,其实表达格外浅显,这就是言浅意深啊。主要考点就是句子的赏析。一是巴山夜雨涨秋池,暗示了什么样的心情,你要抓住这个涨字,分析这一句表达了作者的孤独、思念之情的不断的增长。然后就是后两句表达的心情,简单点说吧,就是对夫妻团聚的渴望,未来的美好会将今天的孤独与思念一并化为人生美好的回忆。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bfd85dcf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9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