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的故事》读书笔记#优选.

时间:2022-04-20 21:32:16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word.

没有艺术,只有艺术家——《艺术的故事》读书笔记

看完了《艺术的故事》,再回过头看书名和内容简介,不由觉得“故事”真的是再适合不过的形容了。它概述了从最早的洞窟绘画到当今的实验艺术的发展历程,但是相比于说它讲述了一段关于艺术的历史,更多的是在叙述艺术艺术家们的故事。

每一个作品都是一个艺术家讲述的一个故事,书中有一半都是图片,作者用图文结合的方式将这些故事用大众的语言娓娓道来。所以从书中,我们不只看到了艺术的发展历程,看到了各个时代的艺术家们的生平故事。作者给了这些艺术家们新鲜的血肉,而非人物介绍中如“巴勃罗·毕加索(1881年~1973年),立体画派创始人”这样冰冷的文字。艺术是鲜活的,他们存在于不同的时代地域、不同的文化背景,作为普通人类思考着关于自己与世界的事,他们把自己的思想成果酿造成艺术作品,所以这些艺术作品也是鲜活的,艺术家们的一部分。

对于艺术的含义,贡布里希认为艺术在不同时代和地区的定义不同,而艺术”这一概念则是武断地用一个思维框架来套所有艺术家的所有出品。贡布里希认为,仅仅由于一幅画让他想起了童年而喜欢它,没有任何问题。没有错误的“喜欢”,只有错误的“不喜欢”。错误的不喜欢指的是任由偏见蒙蔽自己,丧失了欣赏艺术作品的机会。在序中贡布里希说道,“实际上没有艺术这种东西,只有艺术家而已。而在书中他又说道,“实际上根本没有艺术其物。只有艺术家,他们是男男女女,具有绝佳的天资,善于平衡形状和色彩以达到‘合适’的效果;更难得的是,他们是具有正直性格的人,绝不肯在半途止步,时刻准备放弃所有省事的效果,放弃所有表面上的成功,去经历诚实的工作的辛劳和痛苦。我们相信永远都会有艺术家诞生。

那么艺术家又是什么?书中提到,“所谓的艺术家,从前是用有色土在洞窟的石壁上大略画个野牛形状,现在则是购买颜料,为招贴板设计广告画。”这两个例子冰山一角,并不能全面的概括一个艺术家的真正定义。但这样的说法,也说明贡布里希对艺术并不持有崇敬而疏远的态度,他认为艺术家是亲近的,艺术也是可以亲近的。他对艺术家们的创作是这么说的,艺术家和批评家过去和现在都对科学的威力和声望深有印象,由此不仅产生了信奉实验的正常思想,也产生了不那么正常的思想,信奉一切看起来难解的东西。

而在如何欣赏艺术方面,贡布里希也作了详述:既然艺术是一种美,那么欣赏艺术,就

1 / 3word.


word.

不应该着重于“艺术学”或者“艺术史”所关注的东西,而应该去欣赏一种美,从艺术作品中寻求共鸣。按照作者的说法,艺术家们创造他们的作品的时候,最看重的是如何做到“合适”,而这个“合适”在欣赏的时候,也是最应该看重的。

这关于艺术的“故事”,作者从很久很久以前——史前,一直讲述到了现代。 过去的作品并不是仅仅被当成纯粹的艺术品,而是有明确用途的东西。原始艺术并不章法着技艺的原始,因此他们的东西看起来不顺眼是因为手艺有限。土著艺术家用自己最喜欢和最顺手的形状构成人物或面孔,或许不太像,但却会保持一种图案的统一与和谐,有时也含有特殊的寓意。他们只需要知道它“是”什么,而不需要它看起来“像”什么。

关于字画同源的埃及艺术只有一章,且和后世艺术其实是不同源的。埃及艺术的特点表现为两点:几何形式的规整和对自然的犀利观察。他们的艺术无意给人观看,意在“使人生存”,因而重要的不是“好看”,而是“完整”。到公元前7世纪至5世纪,“埃及人曾经以知识作为他们的艺术基础,而希腊人则开始使用自己的眼睛了。”他们开始尝试表现出事物在他们眼中的真实形象,但也并未完全摒弃古老的观念,依然十分注重表现人体结构,注重关于形式的知识。直到公元前4世纪末,希腊才出现“肖像”的观念。艺术家发现了既能赋予面目生气又不破坏其美的两全之策,并且懂得了怎样捕捉个别人的心灵活动和某个面孔的特殊之处。

在对中国艺术的描述上,贡布里希的认知很有趣,他提到中国艺术家不像埃及人那么喜欢有棱角的生硬形状,而是比较喜欢弯曲的弧线。他还提到了据说临摹自顾恺之的一幅责妻图,他称之为“具有我们所称道的中国艺术的全部高桂和优雅之处。画中的姿势和布置十分清楚,人们对一幅阐明事理的图画所可期待的能是已尽。此外,它也表明中国艺术家已经掌握了表现运动的复杂艺术这幅中国早期作品中没有丝毫生硬之处,因为画中特别喜欢使用起伏的线条而赋予整个画面一种运动感。”的确,回想起来从青铜时代的饕餮纹开始,中国纹饰艺术从来没有脱离对曲线塑造的追求。而在人物画还在中国画中占领主导地位的时代,中国画家有一个算一个都可以说是曲线控。流畅的曲线和动势以及人物优雅的姿态和柔和的神情,这些是一直延续至今的中国味道。而中国画进入山水画时代后有关“意境”的问题凸显出来。

“有时画家啊就觉得自己分明是在进行这种探险航行。他们想重新观看世界,把肉色粉红。苹果非黄则红之类公认的观念和偏见完全抛开。”表现方式的不同是艺术家的决定,也

2 / 3word.


word.

左右了我们对一幅画作的回应。艺术家追寻的是一种事物与事物之间相互关系的和谐感,“合适”。但是至于艺术家到底要达到什么样的“合适”,效果,我们却不能带有很多先入之见。因此所谓的“艺术法则”并不是固定的。而根据不同的需要在变化的。古代的艺术们同时需要考虑他们作画的目的,宗教等等。我们需要在了解了艺术家不同的目的等等的因素之后,才能更好的了解一幅画想要达到的“效果”是什么样的。

卢浮宫的一位馆长曾说了这样一句话来形容《艺术的故事》“几乎就像《蒙娜丽莎》一样著名。这本书在大众中很快就大受好评,贡布里希也在序当中写道:“此书的意图,是为了所有面对一个奇异而迷人的领域,觉得需要一种初步指南的人。艺术原是捉摸不清的,是神秘高深的,但是贡布里希把艺术的历史讲得简单有趣,就像近在身边的,拉近了艺术人的距离,于是,贡布里希仅仅是一个讲故事的人,而我们也只是听故事的人。因为这故事有趣,而亲近、热爱艺术





最新文件---------------- 仅供参考--------------------已改成word文本 --------------------- 方便更



3 / 3word.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c07ab80edf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