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家庭中,子女的姓氏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它体现的是新旧两种不同的家庭关系。《婚姻法》第二十二条规定“子女可以随父姓,可以随母性。”这是在消除了夫权,破除了男尊女卑的封建习俗,确立妇女在家庭中的地位作出的规定,长期以来,子女被视为是父系家族的血脉和后代,子女的姓氏被规定从父姓。“五四”运动以后,随着妇女解放运动的深入,妇女的社会政治地位的不断提高和妇女经济地位的相对独立,对男姓的依附性越来越小,子女随母姓的情况也越来越多,尤其自我国推行计划生育国策以来,一对夫妻只生一个孩子,由此而引起的纠纷也越来越多。子女是随父姓还是随母性,宪法、民法等相关法律都没有作明确的规定,只有婚姻法规定可随父姓,也可随母姓。因此,确定子女的姓氏,应由夫妻平等协商而定,这是体现《婚姻法》“男女平等”原则,体现《婚姻法》夫妻在家庭中地位平等的规定。《民法通则》第九十九规定“公民享有姓名权,有权决定、使用和依照规定改变自己姓名,禁止他人干涉、盗用、假冒。”因此,子女成年后,可以自己选择随父姓还是随母姓,甚至可以决定不随父姓,也不随母姓。未成年子女是无民事行为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因此,只能由父母协商决定其姓氏,自己无权对自己的姓氏作出选择。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c0c0b90a04a1b0717ed5dd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