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融合发展的若干思考 作者:陆建荣 来源:《初中生世界·初中教学研究》2021年第09期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还需要与其他课程融合发展以提升育人效果。笔者在道法课教学实践中,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法治文化、生活教育内容,提高学生的道德法治素养,以求培养真正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融入传统文化进行浸润教育 中华文明具有五千年的发展历史,在漫长的历史发展长河中沉淀出丰富且优质的文化教育资源,能够为我们的道法课注入一股股清泉。 在讲述民族团结时,笔者借助文成公主入藏的历史故事,让学生参与讨论它的历史价值和意义,加深学生对民族团结的理解,坚定维护民族团结的意志与决心。在讲述爱国主义这一内容时,笔者让学生精选传统文化中的典型案例。有学生介绍了苏武牧羊,威武不屈;有学生分享了戚继光抗倭的故事,敬佩他“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的灭倭志向……学生们在分享这些爱国故事时,在优秀传统文化的浸润下,对爱国主义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优秀的传统文化能激励人、教育人、啟迪人。学生们也能在文化的浸润中提升核心素养,向上、向善、向美。 二、融入法治文化进行规范教育 法治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笔者在道法课堂中,以青少年已有的法律知识为抓手,以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为依据,以“领导干部带头进校园上道法课”为补充,逐步提高学生的法治素养。 我校充分利用海门区司法局、海门区教育体育局法制科、海门区法院、海门区检察院等领导干部带头来校上道法课的契机,通过鲜活、警醒的案例讲述,让学生们有所收获、有所警示,不断提升法治素养。公安局领导来校上“交通安全记心间”的道法课时,强调驾乘电动车的人员佩戴安全头盔的重要性。有学生认真做好笔记,把佩戴头盔的要领和意义牢牢记在心里,回家向亲朋好友宣传和讲解佩戴安全头盔的重要性,还被邀请到社区成为交通安全宣传志愿者。 学生的法治素养在道法课堂中不断提升,法治文化的规范教育渗入学生心田。 三、融入社会实践进行生活教育 实践性是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主要性质之一。学生只有参与社会实践,才能提升自己的动手能力和思维品质。 为了让学生弄清楚何为“地摊经济”,笔者为学生布置了一项特别的暑假作业:了解地摊经济发展的历史沿革、现实原因和价值体现,要求他们既要制作调查问卷,又要形成规范的调研报告。学生参与热情高涨,自发分组,认真投入角色。最后,在教师、家长的帮助和指导下,学生完成了问卷调查,形成了清晰的调研报告,并交给了当地的政协代表和市场监督管理部门。 在道法课中融入实践课程,让学生真正走进社会,丰富人生经验,提升综合实践能力,这对学生来说受益终身。 道法课是一门注重学生情感体验、关注政治认同、培养理性精神和法治意识的课程,与其他课程融合发展,更能提升育人效果,让孩子过上健康快乐的教育生活,真正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实现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东洲中学)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c0dafc37f142336c1eb91a37f111f18582d00c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