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读后感 第一次接触这篇文章是在中学时期,它作为一篇课文出现在我的眼前。对它的学习也是浅尝辄止。如今再读此文,无论是对马克思对人类所做的贡献还是对恩格斯与马克思之间伟大的革命友谊都有新了的体会。 恩格斯在文中,对于马克思的逝世也只是用了“睡着了”和“永远的睡着了”。这种讳饰的手法体现了包括恩格斯在内的无产阶级对马克思去世的悲痛,马克思的离开是对整个无产阶级运动的不可估量的损失。或许我们可以想象,马克思坐在安乐椅上,仍然在修改自己的手稿,即使到了最后一刻,他也没有忘记自己的使命。 马克思与恩格斯的革命友谊也一直是后人学习的榜样。恩格斯就曾说过:“但是,绝大部分基本指导思想(特别是在经济和历史领域内),尤其是对这些指导思想的最后的明确的表述,都是属于马克思的。我所提供的,至多除几个专门的领域外,马克思没有我也能很容易地做到。至于马克思所做到的,我却做不到。”两人在为对无产阶级理论的研究上并肩奋斗四十余年,在理论的发表上恩格斯却不争名逐利,将功劳归于马克思。这样纯净的友谊,读此文,我们也足以想象到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心情是何其悲痛的了。 马克思奋斗的一生,是值得我们纪念的。他对于人类历史发展规律和剩余价值规律的发现,揭示了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一切意识形态发展的基础和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他还将自己的思想通过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无论是《资本论》还是《共产党宣言》,至今都奉为经典,为后人所学习和研究。 马克思对无产阶级运动的贡献绝不止步于理论研究上面,他作为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革命导师,无产阶级的精神领袖,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开创者,从最早创办的《莱茵报》到《前进报》再到《纽约每日论坛报》,还有许多富有战斗性的小册子,他将精力资产通过这些付诸于无产阶级解放事业。而马克思对其他学科如电学的关注则体现马克思作为一个伟大的思想家的包容性,他并非只是沉迷于自己所研究的一个领域,通过关注更多的社会现实和科学研究来可以让自己的理论更能与时俱进。马克思是一个精神和思想上的富人,可我们却不难发现,马克思的生活却是艰苦的。居无定所,长期被驱逐,一贫如洗。甚至于在5年间,他的子女中有三个都相继夭折。这让我想到中国的一句古语: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应该说这个也正是马克思一生的写照。 对于家庭来说,马克思不是一个好丈夫,也不是一个父亲。幸运的是在这样艰难的环境之下,马克思绝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他的妻子燕妮,在马克思无法执笔时,帮助他誊抄《资本论》的手稿;他的好友恩格斯,也经常为他补贴家用,倾囊相助,以至于马克思的女儿们将恩格斯视为“第二父亲”。 在全世界都是资本主义上升的年代,在那个机器大生产使生产力飞速发展时期,马克思透过层层纱雾揭示了剩余价值的存在。从思想上就打击了世界上只有一个主义的陈旧的思想,这也导致了“各国政府——无论专制政府或共和政府,都驱逐他;资产者——无论保守派或极端民主派,都竞相诽谤他,诅咒他。”的情况出现。因此马克思的敌人没有私敌。 正如《共产党宣言》中说的那样: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游荡。旧欧洲的一切势力,都为驱除这个幽灵而结成了神圣的同盟。马克思作为第一国际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为这样的同盟创立提供了借鉴。同时理所当然的遭到了来自旧社会、旧政府的抨击和打压。可是这一切都无法阻挡马克思将自己的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脚步。 马克思是人类史上的一颗耀眼的明星,他的精神应当被我们永远铭记。“最伟大的头脑停止思想了”,在这篇悼文中不是个人的悲伤,而是像恩格斯所说的“这位巨人逝世以后所形成的空白”,恐怕再也难有人有这样一颗睿智的头脑,马克思达到了所有想要不平凡的人追求的人生理想,我们今天改革的每一步推进都是对马克思学说的真正发展,也是对马克思最好的纪念。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c14bacc916791711cc7931b765ce0508773275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