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御街南起皇城北门和宁门

时间:2023-01-06 17:13:18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南宋御街南起皇城北门和宁门(今万松岭和凤凰山脚路交叉口)外,经朝天门(今鼓楼)、中山中路、中山北路、观桥(今贯桥)到今凤起路、武林路交叉口一带,全长约4185 。保护工程以中山路为中心,北至环城北路、南至清河坊鼓楼,南北全长4.3公里,区块总面积约87公顷

“十里”御街可分三段:

首段从万松岭到鼓楼,是临安的政治中心,靠近皇宫、朝廷中枢机关,皇亲国戚、文武百官集中,消费与购买力最强,因此,这里的店铺大多经营金银珍宝等高档奢侈品; 第二段从鼓楼到众安桥,以羊坝头,官巷口为中心,是当时的商业中心,经营日常生活用品,据《梦梁录》载,这里名店、老店云集,有名可查的多达120多家;

最后一段从众安桥至武林路、凤起路口结束,形成了商贸与文化娱乐相结合的街段,这里有都城最大的娱乐中心——北瓦,日夜表演杂剧、傀儡戏、杂技、影戏、说书等多种戏艺,每天有数千市民在这里游乐休闲。

御街呈南北走向,分主、辅两道,东、南、北三面压在中山路下。根据史料记载 推测,御街宽度至少可容纳14匹马并行,而十四匹马并行宽约12米,估计御街宽度在15米以上。

路河并行。突出强调中心御街不可逾越的威严性:但在视觉和听觉上具有通透 性,彰显出与民同乐的亲和性。

杈子的设立。象征性的警示标志,以防车马越界或人员接近。

行道树的种植。上层“桃李杏梨”和下层杂花以及水中的“莲荷芦”,变化丰富 民国初期曾改称江墅路,抗战胜利后又改称中山路。 清末民初的大街是杭州的商业区,熙熙攘攘,店铺云集。

现在北起庆春路,南至鼓楼的中山中路这一段被划分为弻教坊、里仁坊、寿安坊、积善坊、三元坊、保佑坊、甘泽坊、太平坊、清河坊。每个坊之间都筑有一座砖砌圆拱门的高墙,拱门上方刻有坊名,门下则装有木栅门。1928年,大街上开修马路,所有坊间公墙均被拆毁。 20世纪50年代末以来,杭州市中心不断北移,作为以往商业中心的御街与河坊街一带失去了当年的辉煌,日渐衰落,原格局虽风貌犹存,但市政基础设施老旧,居住条件很差,很多建筑年久失修,摇摇欲坠,已不适应现代生活居住的需要。

保护改造做法:拆除严重破损,无法修复重利用的,发挥其功能的。保留保存完好的,具有历史价值的,作为历史博物馆或者重新发挥其功能。整改基本完善的,去除影响整体的部分,重新修整, 使其获得二次生命,重新发挥作用。新建加入新建筑,完善整体,注入新活力。 阮仪三说,历史街区的保护绝对不是纯粹的文物保护,只有让老百姓居住在里面,历史街区保护才有意义。不是让老百姓全部搬走,只留下一段空空的马路给游客和商家。

这条老街在整改之前有一半已经被拆除而以难看的新房代替,另一半则破败不堪。细致地调研之后,王澍提出了老城改造的基本原则。一反当地居民全部拆迁的做法,不做强制拆迁,因为人的生活是建筑的根本。

于是将一些在历史建筑周围搭建和改建,以至于将历史建筑掩盖的 建筑加以拆除。原街区内,部分体型突兀,割裂原有城市肌理的建 筑也被拆除。尽可能最大限度地整体保护街区的环境和历史氛围。 现保留的建筑是晚清至民国初年的江南建筑为主,其内包括了从中国传统到西洋古典,从木构土屋到早期现代主义,规模也大小皆备。这些建筑经过表面的清洁和微整,最大程度的保


留了原样。

有不少历史建筑都具有这样一种特别的现象:房屋的外观(即沿街的建筑立面)往往是西式的,里面的结构却完全是中式的。杭州的老百姓将这种房屋称作“面鬼儿洋房”。有爱奥尼柱式门楼,西式拱券门,有西式阳台,有洋式的山花浮雕,但整座大楼的内在结构却完全是砖木结构的中式建筑。中西建筑文化以这样的方式碰撞融合,颇值得后人去细细领会其中的奥妙。 江兴业银行大楼采用的是西方古典主义的建筑风格,大楼正门为爱奥尼双柱式门楼,有西式拱券门,有西式阳台,有洋式的山花浮雕 现为中国工商银行,继续发挥其功能。 一些老建筑年久失修,外观破败;沿街大楼的墙面上充斥着各式空调机及自行搭建的遮阳板,杂乱无章。

在建筑立面的整改中,在风格统一的前提下,各种业态的建筑立面又各具特色。将欧式、印度、现代等多种元素统一于中式风下。使其有一种“修旧如旧”的感觉。 立面元素:1、欧式元素:历史保护老建筑

2、中式元素:将原有老建筑稍加装饰。 3现代元素:在宾馆、餐厅等 建筑的立面上 感受到了现代的气息,但又通过颜色、材质等将其统一于中式风格。立面构件:1、百叶(不仅遮挡空调外机,更增添了中式印象)

2、铜钱纹饰 (一种历史的意向) 3、雨棚 (作为传统建筑的延续)

立面材质:1、木 (我国传统建筑的主要材料)

2、砖 (不同的砌法成为立面的装饰) 3、混凝土

立面颜色:采用建材原色或近似颜色,以自然色为主 改造方向:

1.新建的仿古建筑,填补已经被拆除的部分,使整体协调完整连贯,不至于太突兀。

2.王澍设计的观景阁点缀在中山路上,取意向与吴山的山意,将一份写意情怀纳入御街中。希望游客可以获得一种登高观街景的乐趣 3.路面仿南宋御街形制,尺度适宜步行街。

从外到内,分别是香糕砖、虾红道板、中国黑道板。其中,香糕砖是竖起来排放的,其目的除了能保证砖块不被压坏外,还能保持石块的自然面。这里的香糕砖是花岗岩材料的,而到了鼓楼到西湖大道这一段,也就是南宋老御街的位置,香糕砖变成真正的青砖,更有历史味。 4.水系引中河水到鼓楼进水口,流经13个水景池,最后通过暗管,从西湖大道出水口排入中河,形成一个循环。“陆河网格”的街区肌理

凤山闸上游建了一个抽水泵,还做了自来水补给管,中河枯水期适当用自来水补充。 13个水景池,因为地势不同,水流有急有缓。鼓楼-高银街段的水池浅,水流急;高银街-西湖大道段水池深,水流缓慢。

5.坊墙中山中路上的坊墙,展现着杭州的坊巷制结构,每座坊墙上都写着不同的文字。南宋实行无坊墙的新型坊巷制度,意在不仅显现着最高皇权的尊贵庄严,还渗透着浓厚的市井生活气息

而在改建后利用了坊墙这一元素,是为了弥补,在不断的发展中,逐渐消失了的坊巷制度,让人们能够更直观的感受到。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c1a1bc7ad1f34693dbef3e1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