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文阅读教学建议 一、课程目标 第三学段(5~6年级):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课文的基本说明方法。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能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 第四学段(7~9年级):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阅读新闻和说明性文章,能把握文章的基本观点,获取主要信息。阅读科技作品,还应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阅读由多种材料组合、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能领会文本的意思,得出有意义的结论。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 二、考查目标 感知 能感知提炼并概括文章说明的对象及其主要内容。 理解 理解举例子、列数据、下定义、作比较、分类别、画图表、作诠释、打比方、摹状貌等常见的说明方法;能根据具体语言环境解释词、句的正确含义;能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 分析 能筛选说明文中的重要信息;能分析说明文内容上的科学性和形式上的条理性;分析说明文语言的特点。 综合 能归纳概括文章或文段的说明中心内容及说明方法、表达方式等。 三、具体建议 1.说明文教学,首先要让学生读懂说明的事物或事理。其教育价值在于: 训练学生的信息筛选和加工的能力(说明文最适合做快速阅读训练)。 学生在说明文阅读中的突出问题:不能准确理解和把握信息(文章最重要的信息,也就是事物的特征或原理)。比如:让一位初中生默读《奇妙的克隆》第一部分,然后问她“什么是克隆”,结果是她回答不出要点,看着书也答不出。这反映了学生缺乏准确提取文章信息的阅读技能。 因此, 说明文教学,首先要让学生读懂说明的事物或事理。例如:《大自然的语言》,要读懂什么是“物候”?物候与气候的关系是什么?有些教师教读这些课文时,喜欢在文学性语言上做文章、寻找教学点;但对于说明文来说,这是第二位的事情。有些教师认为:说明文,主要给学生讲清楚说明文的种类、说明的方法、说明的顺序、说明的语言就可以了,至于课文的内容,学生通过自读是可以理解的。说明文教学如果过多地关注文本内容,就容易上成常识课科学课,忽视了语文教学的本原。——这种说法值得商榷。我们认为,对于任何文本来说,如果不能首先读懂它的内容,不能从内容中得到求知、愉情、启思的收获,那么探讨写作方法或表达技巧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怎样写”的问题必须以“写了什么”为基础,即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语文课当然不是科学课、常识课,但语文课的根本任务正是训练学生通过语言文字读懂那些科学知识的能力。如果学生学完一篇说明文,对其中的科学知识仍是一知半解、稀里糊涂,就算知道了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语言特点,又怎能代表阅读能力的提高呢?其实,对许多说明文而言,弄清说明顺序、说明方法,并不困难,比如《大自然的语言》的说明顺序,作者已经非常清楚地用“首先”、“其次”等提示语、用段首设问句的方式,点明了写作思路;“举例子”“引用”等说明方法,学生也很容易辨认。真正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在于:文章介绍的那些科学事理,学生真的能读明白吗?乃至所举的例子,究竟在说明什么,学生理解了吗? 2.怎样处理说明方法和说明顺序? 说明方法和顺序,是为理解信息服务的;说明顺序的教学,更是要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如《中国石拱桥》一课,本文突出的说明方法是“举例子”。 “举例子”的方法,应该怎样教学?关键是让学生弄清两个问题: ①作者为什么列举赵州桥、卢沟桥这两个例子?——这一点,我们很少看到教师深入分析,只是简单地告诉学生这是举例子,因为这两座桥最有名。实际上,作者选择这两个例子的首要原因,是把它们作为“独拱桥”与“联拱桥”的代表来介绍的;之所以说是“首要原因”,还是因为“结构”是建筑物的首要因素。 ②这两座桥的说明内容,是怎样与开头三段所说的中国石拱桥总特点相互照应的? 总之,教“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就要揭示个例与总类事物之间的关系,分析选例的典型性。如果不涉及这些问题,仅仅告诉学生“这是举例子”,又有多大意义呢? 3.说明文中文学性语言的品读,要为理解科学知识服务。 如教《大自然的语言》一课,说“杏花、桃花、布谷鸟运用拟人手法,……大大加强了说明的生动性”,又有什么实际意义呢?我们仅仅感受其生动了,却不理解作者用这生动的语言要说明什么事理,这怎能叫读懂说明文呢?因此,阅读这三句话,重点不在于辨认其为拟人手法、效果“形象生动”,或者辨明这是“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而在于读出 “杏花—耕地、桃花—种谷子、布谷鸟—割麦插禾”的对应关系,明白这些例子所要服务的中心意思,即本段的主旨:物候与农事有密切关系,早被劳动人民认知和利用。再看课文开头段的景物描写,也应落脚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的气候特点上。教学中,可向学生提问:“年年如是”的“是”(这样)是什么样?“周而复始”的“周”和“始”是什么意思?——这个问题,既指向段意理解,又是在语境中学习词语。 4.为了训练学生在文章中提取信息的技能,说明文教学中常用策略的有: ①在文中圈点勾画、列提纲、画图表,提取与整合文章信息。 ②对照实物或图片,口述其特点、形态、构造等,再与课文比较,学习说明语言的准确和对说明顺序的把握。例如,钱梦龙老师在教学《中国石拱桥》时,先出示一幅教学挂图,让学生自己先说说赵州桥的结构,在学生明白“拱”是怎样的形状后,又启发学生准确表述 “一个大拱与四个小拱关系” 。待学生说出 “四个小拱在一个大拱的两侧上方”、“大拱两侧的上方各有两个小拱”、“四个小拱在一个大拱的两侧”等答案出来后,又通过图示、比较,终于使有的学生得出了 “ 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 ” 的最准确表述。 ③角色模拟,如阅读《看云识天气》,让学生口述“我是一朵________的云”,说明自己所扮演的该种云的特点。 ④比较阅读,如比较《中国石拱桥》与《桥之美》,感知科普文章与艺术随笔的文体差异。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c1a6f50f9b8fcc22bcd126fff705cc1754275f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