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篇 伯牙善鼓琴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题。(15分) 【甲】伯牙善鼓琴,锺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锺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锺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锺子期必得之。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锺子期辄穷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 (选自《伯牙善鼓琴》) ①② 【乙】董源善画,尤工秋岚远景,多写江南真山,不为奇峭之笔。其后建业僧巨然③祖述源法,大体源及巨然画笔,皆宜远观。其用笔甚草草,近视之几不类物象,远观则景④物粲然,幽情远思,如睹异境。如源画《落照图》,近视无功,远观村落杳然深远,悉是晚景,远峰之顶宛有反照之色。此妙处也。 (节选自《梦溪笔谈》) 【注】 ①董源:五代南唐画家,南派山水画开山鼻祖。②巨然:建业(今南京)僧人,五代宋初画家,师承董源。③祖述:效法、遵循前人的学说或行为。④粲:鲜明。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5分) (1)卒逢暴雨 卒: .(2)伯牙乃舍琴而叹曰 舍: .(3)吾于何逃声哉 逃: .(4)皆宜远观 宜: .(5)悉是晚景 悉: .2.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曲每奏,锺子期辄穷其趣。 (2)近视之几不类物象。 3.甲、乙两文都描写了高超的技术,其中甲文通过伯牙可弹奏出心中所想表现了 ,乙文举《落照图》的例子表现了 。(用四字概括)(2分) 4.甲文主要采用什么写法来表现伯牙琴音的高妙?乙文怎样介绍董源画作的奇妙?请简要分析。(4分)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题。(15分) 【甲】伯牙善鼓琴,锺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锺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锺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锺子期必得之。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锺子期辄穷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 (选自《伯牙善鼓琴》) 【乙】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师而还,一郡并获全。 (选自《世说新语》)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5分) (1)志在登高山 志: .(2)泰山之阴 阴: .(3)更造崩山之音 造: .(4)值胡贼攻郡 值: .(5)一郡尽空 一: .2.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心悲,乃援琴而鼓之。 (2)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 3.两篇文章都通过语言描写来表现人物,甲文通过对锺子期的语言描写表现了其与伯牙弥足珍贵的 关系,乙文则通过对荀巨伯的语言描写表现了其为人 的特点。(2分) 4.甲、乙两文都表现朋友情义,但侧重点各有不同,试结合两文内容简要分析其区别。(4分)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c1cef80f2ec58bd63186bceb19e8b8f67d1cef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