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普通高考志愿填报机制的历史演进及改革研究 作者:李德铭 来源:《甘肃教育》2018年第20期 【关键词】 普通高考;志愿填报;演进; 争论;展望 【中图分类号】 G635.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8) 20—0026—01 普通高考作为一种选拔性的教育考试,主要通过考试机制、志愿填报机制和录取机制三大机制运行。限于技术手段等原因,起分流阀作用的志愿填报机制长期处于研究的薄弱环节,严重制约了高考制度的发展。下面,笔者从志愿填报机制的历史发展、各阶段志愿填报机制利弊分析及未来展望进行讨论。 一、高考志愿填报机制的历史演进 志愿填报分志愿设置、信息采集和信息整理三个环节。其中,信息采集和志愿设置两个环节是实现人才分流的主要手段。从历史发展看,高考志愿填报可分为三个阶段。 纸质采集阶段(1978年—1994年)。本阶段志愿是分流的主要手段。期间,历经两次较大的变化:一次是预考制,一次是出现批次设置和志愿调剂。为解决招生供需失衡的问题,教育部1980年起实施考前预选。甘肃省当年报名18万人,实考只有2万人。实施预考后,志愿出现不均衡的矛盾,批次和调剂志愿作为调节考生需求及平衡学校生源的手段出现。 光电采集阶段(1995年—2009年)。本阶段志愿借助计算机首次以机读形式出现,满足了考试机构在短时间内完成信息采集的要求。通过考试机构不断的实践和摸索,考后知分填报志愿成为通行的做法。 网络采集阶段(2009年—至今)。随着网络的普及,基于网络平台实现志愿信息采集成为可能。2010年,甘肃省实现网上填报志愿。在光电采集阶段后期和网络采集阶段前期,志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c20c8475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f996f7d.html